黄梅戏的起源是哪里

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据史料记载,唐朝黄梅地区盛产茶叶,所以农民喜欢一边采茶一边唱歌,采茶歌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到了明清,黄梅县戏曲更上一层楼。年的安徽《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旧时大部分地势低于江岸,有"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之说,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更为突出。频繁的灾害,迫使黄梅人纷纷学唱黄梅戏,以适应灾年逃水荒、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这就大大促进了黄梅戏由山区向江湖平原地区的发展,向鄂赣皖毗邻地区的辐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前3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为黄梅戏大剧种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

在年2月,黄梅县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黄梅戏之乡"。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年1月,黄梅县凭借黄梅戏入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黄梅戏发展至今,表演形式是越来越丰富,更是与民生相结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