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越剧名片,小家带动大家人民资讯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www.csjkc.com/
绍兴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这门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传统艺术,如今仍在不断推动着当地的发展和变化。一起去嵊州的东王村,听听村民们伴着百年越剧的唱腔,走上致富之路的故事。东王村,位于绍兴嵊州甘霖镇,村口矗立着一棵百年香樟树。一百多年前,劳作归来的村民,或许就聚在这棵树下,讲一讲民间故事,唱一唱耕作小调。这种田头歌唱十分接地气,深受老百姓欢迎。东王村里的四位唱书人,在香火祠堂前搭起草台,第一次在舞台上以唱书的方式为村民们演绎。李秋顺:“这边就是我们的越剧诞生地,香火堂,它(越剧)是这样的,原先叫落地唱书,原先越剧是没有搬上舞台的,从年开始,我们的越剧搬上了舞台,从那个时候开始,有道具有演员,有剧本。”53岁的李秋顺,做过十几年的东王村村委会主任,退下来后,他成了村里的导游、讲解员。李秋顺说,年,东王村投资万元进行整村改造,重建了古戏台,修缮好香火堂,再经过立面改造和绿化美化,东王村成了旅游景点。节假日里,不少人到村里来听越剧,感受乡村传统。李秋顺:“游客多的时候一下子来了十辆大巴(约余人),我们那个停车场都停满了,还得停到这边来,当时我们市里的领导就跟我们讲,到我们东王村来看的地方有了,听戏的地方也有,关键就是没吃的地方,市里领导就跟我讲,你村主任带头把农家乐先搞起来。”带头搞农家乐的任务,虽然落在李秋顺的肩上,但实际来做的人,是他的妻子朱秋英。夫妇俩有两个女儿,朱秋英年轻时出去闯荡过,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就专门在家带娃,她也因此做得一手好菜。丈夫说起开农家乐的事情,她主动站了出来。朱秋英:“(那现在你成了家里面的主力了)我是主力烧菜的,我老公帮我打打下手,累也挺累的,但还是高兴的,一个是有钱赚,还有一个是其他的村民,有些能卖菜什么的,卖鸡什么的,都有钱赚了。”李秋顺:“我们农家乐好了之后,我们村里种蔬菜的老百姓,蔬菜种出来之后可以销到我们这里,另外一方面就是养鸡的,我们的土鸡给客户吃,土鸡我们也是叫村里的老百姓养,这样老百姓也可以增收了。”说到养鸡,村里71岁的陈阿姨,拉住记者要好好说道说道。她说正宗的农村土鸡,不能用饲料来喂养,得用糠。陈阿姨:“糠就是稻谷把米挤出后剩的,这个就是谷子的壳,当然是这个吃起来好,田里的菜叶子,草,吃起来更加好,有时候去割草,有时候放出来到田里面跑一下,这样才好吃。”陈阿姨说,他们家养了一辈子鸡鸭鹅,以前靠丈夫开拖拉机,把家禽运到镇上去卖,现在游客多起来后,通过朱大姐的农家乐,销量大大增加,她也扩大了养鸡的规模。陈阿姨:“吃的人多我养得多,吃的人少就养得少,以前是从10只鸡养到50只,50只到多只这样开始养的。”还有榨面、年糕片、笋干菜,这些当地的土特产,东王村的袁师傅都会做。他在村口开了家小店,这些年土特产销量的增长,实实在在看得见。袁师傅:“这种10块钱一包,这种5块钱一包,以前就有得卖的,以前卖得不好,但现在卖得挺好的,游客到东王村来玩,很多游客都是在他们家(农家乐)吃饭以后,到我们家来看一下,来买一些东西,很多的,比以前多多了,生意也好了,以前(一年)赚一两万块钱,两三万块钱够生活,现在一年可以赚十多万元。”用好越剧名片,打造美丽乡村,由农家带动商家,由小家带动大家,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东王村还将走得更远。本文来源:黄金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