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徽,第一印象会想到什么?除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之外,当属黄梅戏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凭借着唱腔委婉清新风格,黄梅戏受到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喜爱,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合演的《天仙配》,一度轰动海内外观众。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娱乐形式更趋多元多样化,喜爱传统戏曲的观众也越来越少,一些传统戏曲剧种甚至濒临失传。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听一曲咿咿呀呀折子戏?做不好继承何来发展,如何将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传承和保护好?传统戏曲又将如何融入当代年轻人朋友圈?
最近,网红小潘潘乱改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不少网友忍不住吐槽。反对的人说,这是把黄梅戏唱得矫揉造作,实际上是打擦边球,拐着弯在捧红自己,最终将导致传统戏曲变味甚至走上歧途。传统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一点也不能少。
重新编排的戏曲为什么不耐看?支持一方表示,戏曲创作来自于生活,观众才是戏曲艺术的衣食父母。传统戏曲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活力。以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代表的新戏创作,通过舞台实践为后来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只有不断地更新内容和表演形式,与时俱进才有更强的生命力。
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一位位鲜活的历史人物,一曲曲唱腔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传统戏曲未来将如何发展?现如今戏曲衰落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当下盛行的短视频平台,为传统戏曲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何尝不是一次大胆尝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