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行风尚。80年代,黑白电视机里周润发与赵雅芝的《上海滩》,让观众感受到了粤语片的魅力,也爱上了黑风衣和白围巾。新千年后,超女、快男、星光大道等选秀节目霸占荧屏,创造一个接一个的平民偶像。如今,网生的综艺、剧集取代卫视综艺,成了90后、00后观众的心头好,成了当下的新风尚。当然一个新风尚的诞生并不意味着上一个风尚的完全终结,其中经典的作品和优秀的艺术形式还是会被保存,成为后人艺术创造时的基础。比如张艺谋执导的《影》中,中式山水画就与当代电影技艺发生了碰撞,让彩色影像变成了写意水墨画。不只是水墨画。唢呐、戏曲、杂耍、旗袍等传统元素都曾被搬上荧幕,有的不止一次,甚至成为华语电影的独特符号。12日,春晚笑匠巩汉林老师又将传统越剧搬进了电影。《如剧如戏》先说我对这部电影的态度:大lan片。虽然导演与主演们反复强调影片是对传统戏剧的致敬,称该作品是一部非遗电影,但实际上,影片中的越剧元素与主线故事并无太大关系,剧中几位主演的戏曲能力也远担不起“非遗”的称号。越剧换成京剧,换成歌曲,换成摇滚乐,这个故事仍然会成立,甚至会比现在更好。毫无疑问,作为中华民族的曲艺瑰宝,“越剧”理应被搬上大荧幕,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它的美。但是如何将传统曲艺融进现代影视作品中却需要导演与编剧的巧思,绝对不是简单地赶鸭子上架,逼着主角唱几句不走心的越剧,做一个与越剧名段相关的梦。《如剧如戏》中,导演既没有拍出越剧的古朴美,也没能拍出电影的现代美。影片的设定并不复杂。男主角杜撰是一个落魄的网文作者,天天幻想着成为穆桂英一般的大英雄,实际生活却入不敷出,还被房东赶出了门。穷困潦倒之际,他遇到了一个摔倒的老阿姨。扶起阿姨,他很可能会失去仅剩不多的钱财;不扶起阿姨,他又无法面对自己灵魂的拷问。于是他宛若郝建附体,再现了沈叔叔小品《扶不扶》里的桥段,成功收获老阿姨的欣赏。女主角林佳是一个落魄的越剧表演者,想要追逐自己的越剧梦想,却又担心戏剧微薄的收入无法饱腹。继续追梦,生活潦倒;放弃梦想,又不甘心。幸好,她遇到了母亲的恩人,也就是男主角杜撰,之后两人携手面对苦难,重新鼓起了继续追梦的勇气。分开来看,两个角色并没太大的问题,可合到一起时,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尴尬」力量。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男主角的穷困设定之下,如何吃饱饭是第一要务,可男主角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自己并不熟悉的戏剧行业,还要捧红女主。女主角的追梦路坎坷不断,究其原因是她学艺不精,不能用越剧吸引观众的兴趣,而不是流行歌曲、男主初恋的锅。男女主角相识后,老阿姨并不同意女儿嫁给这个穷小子,实际行动上却天天在为两个人创造机会,生怕这个穷小子追不上自己的闺女。故事不能与越剧有机结合,主角的越剧修养也没有为影片增添光彩,万般无奈下,导演走上了邪路,试图用流行文化的枯竭反衬越剧顽强的艺术生命。虚构的艺术盛典中,导演成了带着假发的油腻男人,参与表演者唱的是跑调版“嘴巴嘟嘟”,跳的是毫无章法的现代舞。唯独女主成了最具艺术气质的人。可如此反衬对于越剧的传播真的有用吗?观众真的能够相信吗?越剧真的只能在此种条件下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最后说一说巩汉林老师。他饰演的吴师傅(巩汉林饰)一角,由内而发地展现出了对越剧的爱,一颦一笑都带着越剧范,哪怕生命的最后一秒钟也要倒在舞台之上。片中他面对三俩观众卖力唱越剧的场景,更是感人至深,成了这部浮夸至极的电影中少数能打动观众的戏。可惜的是,巩汉林老师的戏份占比并不高,很多故事线索并没有展开的机会。从六小龄童老师领衔的《财迷》,到巩汉林老师的《如剧如戏》,老戏骨们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主动参与网大、网剧等新事物,尝试进入年轻人的世界。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其所达到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甚至毁掉了经典曲艺上的光环。传统曲艺确实重要,讲故事的方法同样不能忽视。码字民工:小配角免费编辑:威震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