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宇浩
11月12日晚,杭州艺苑剧场内掌声雷动,由杭州越剧传习院打造的越剧现代戏《黎明新娘》刚刚结束演出,“红色题材,能有这样年轻的呈现方式,真的不容易!”前来观演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季国平一边鼓掌,一边频频点头。
严格来说,《黎明新娘》不算新剧,但是出好戏。
年创排首演后,参加第十四届浙江省戏剧节,就拿下了兰花奖·新剧目大奖,主演陈群瑶和舞美设计刘开富,还分别获得优秀表演奖和优秀舞台美术奖。
《黎明新娘》的女主角叫秦凤英,全剧以秦凤英筹办婚礼与义卖的倒计时,作为主、副线的复调戏剧结构,凸显出人物性格与情感状态。最终,为了完成为新四军筹备冬衣的秘密任务,秦凤英毅然英勇就义,与爱人元乔从此诀别。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秦凤英的原型,就是当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被汪伪特工杀害的“孤岛”抗战女杰——茅丽瑛。
茅丽瑛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现在去浙江展览馆的东广场转转,就能看到一组“抗战英烈”雕塑,其中那个身材娇小、手握书卷的,就是茅丽瑛。
上海孤岛时期,作为共产党员的茅丽瑛曾多次组织劝募寒衣、筹措资金等活动援助抗战,年惨遭特务杀害,年仅29岁。
演出刚开始,舞台上就呈现出一种压抑的暗色调,上海石库门和杭州江南民居的场景转换,巧妙营造出空间叠化的“镜头感”。
很少有人会想到,一部越剧,情节上竟然会让人看出美剧的味道。在剧中,多次出现多“蒙太奇式”的时空交错,例如结尾秦凤英的“三跨门槛”,一面表现的是她慷慨赴死的英勇之路,一面是群像再现新婚、新生、新中国的铺陈之路,既向观众展示了主人公的此时此刻,又向观众具象了秦凤英的内心世界。
如果看看主创阵容,你又会觉得这一切并不意外。全剧由杭越80后、85后、90后、95后优秀青年演员担纲主演,导演俞鳗文也是90后。难怪,无论情节紧凑性,还是台词的文本,都透着时代审美,又有一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向来慢悠悠谈情说爱的越剧,如何能在红色题材上有所突破,俞鳗文说:“将革命先烈的故事讲与今天、讲与今天的年轻人,不管哪个时代,不论何种形式,人类的情感与情怀是共通的。巾帼铁骨,如流星陨落,以女子越剧艺术化地表现中国女性觉醒的先行者,是我们这次创作的终究意义。”
所以对演员来说,要求也蛮高的,包括身段设计,不能太脱离生活歌舞化,又不能还原生活日常化。元乔的扮演者孙旻婕说,刚开始排练的时候,传统越剧那种程式化的调调,总是不经意会冒出来,“到后来,越来越自然,越来越接近生活。”
因为茅丽瑛又是杭州人,在红色题材之外,还要展现出江南文化。所以在舞台上,观众还看到了当时老杭州男女结婚的地方习俗,用杭州话来说,先要缔姻,缔姻了之后,才能拜堂,“这个顺序是绝不能搞错的。”编剧莫霞说。
去年的戏,为什么今年又突然拿出来演?年,《黎明新娘》刚刚献礼过祖国成立70周年大庆,而明年,也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舞台艺术作品。
所以,当晚的演出,还特地邀请了京、沪、浙等地的行业专家前来观摩。第二天的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黎明新娘》以平实的眼光写英雄,以情感写英雄,视觉独特,内容新颖,是一部越剧特色鲜明的抗战题材。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季国平则说,敢于启用大量年轻越剧演员,用接地气的方式来表现红色题材,真正做到了“还戏于民”:“这才是围绕人民写戏。”
杭州越剧传习院院长管浩川表示,接下去,《黎明新娘》还将继续集思广益,边演边改、常演常新,努力打造成一部“有精神、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精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