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越剧写书法退休伉俪的文艺人生

-05-:24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黄婉晶

在钟楼社区,提起詹月英,不少人都很熟悉:“我们都晓得的,就是那个唱戏唱得很好的詹阿姨,人很热心的。”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詹月英、俞达安夫妇俩都很热爱文艺,热心参与社区各项活动,依托自己的文艺特长,协助社区做好老年服务、文艺宣传等各项工作,增强了社区邻里间的凝聚力。

退休后学习各种文艺技能

日前,记者来到詹月英家中采访时,她正坐在电脑前,对着越剧百年庆典的十大流派联唱视频跟唱:“袁派是质朴纯真曲优美,清新委婉抒情怀,香妃、莺莺、祥林嫂,情感至深催人泪……”从袁派、尹派,到傅派、张派,她的唱腔不断变换,每个流派都唱得有模有样。

见记者来访,她笑着说,现在条件好了,可以随时欣赏学习网络视频,以前全靠四处搜集碟片观看,更早的时候还要靠别人拉胡琴伴奏。年轻时,詹月英就爱唱爱跳,在工厂里搞了一辈子行政工作的她,偶尔也会组织文艺活动。不过,她与文艺真正结缘,还是在退休后。

年,詹月英偶遇一位初中同学,闲聊时得知同学在县老年大学学习。听说那里开设了越剧、舞蹈等多种课程,爱了一辈子文艺的她顿时动心了。没过多久,她就到老年大学报了名,学习戏曲。从年下半年到年,詹月英参加了四期戏曲班的学习,年到年,她报名学习舞蹈,交谊舞、中国舞都有所涉猎。去年到现在,她又回到戏曲班学习。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詹月英兴趣广泛,一边认真学习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边自己练习摸索京剧、歌唱、快板等技艺。兴趣、天赋加上努力,她的每次登台演出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在她家一角,还放着一台电子琴,詹月英说,她在老年大学听了几堂电子琴课,学会了基础指法和乐理,准备自己练习。“以后学会了,可以自弹自唱,多开心呀。”

妇唱夫随相守一生堪称佳话

詹月英是个细心的人,以往的演出照片都被她归档收藏在电脑里,其中一张摄于年6月21日的表演照引起了记者的好奇:照片中,詹月英身穿浅蓝色筒裙,手持麦克风歌唱,俞达安身着金色民族服饰,周围簇拥着一群民族风打扮的奶奶级“少女”。詹月英说,这是老年大学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的汇报演出,那年,丈夫俞达安陪她一起参加了舞蹈学习,毕业演出是舞蹈《天竺少女》,她独唱,丈夫扮演“唐僧”。

说起这段经历,俞达安笑着对记者说:“你阿姨年轻时就喜欢唱两句,后来还拉着我一起去学。只要是她喜欢的,我都无条件支持。家里的家务我也都承担了,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爱好。”

事实上,詹月英与俞达安年少时就是同学,初中毕业后分配在同一单位,对文艺的共同爱好让他们走到一起,相守一生。在詹月英的影响下,俞达安也学了几句越剧,二人合演《夫妻观灯》,手势身法像模像样,眼神交会时有说不出的深情。二人的家面积不算大,但是角角落落都充满了文艺气息,十分清雅。小巧的博古架上陈设着几件茶具、摆件,一旁的陶盆里,一盘银杏盆栽生机勃勃。案头还放着一锭徽墨、一方砚台、数支毛笔、一沓毛边纸。俞达安说,这些小摆件都是夫妻二人一点点淘回来的,出于对美的追求,他还抽时间自学书法、绘画。“每天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快快乐乐,心情舒畅就好。”这是夫妇二人共同的想法。

经过数年的勤学苦练,詹月英已是钟楼社区的文艺骨干,用社区工作人员的话说,“詹老师是我们社区不可或缺的人才”。去年,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社区提出“一个支部一支歌”的演出要求,作为第五党支部书记,詹月英一边带领自己支部党员学唱红歌,一边抽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