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难右难难坏了我,不如暂且将亲招……”这天,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九华镇通剧团来到九华镇九华社区进行童子戏演出,附近不少居民都赶来观看,现场十分热闹。表演开始,薛平贵、王宝钏等一个个传统戏曲人物纷纷登场。剧情跌宕起伏,现场观众们沉浸其中。
九华镇通剧团团长、南通市非遗传承人杨建明介绍,童子戏是南通地区的一种传统演剧形式,至今已传承千年,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料,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去,童子戏是南通民间用来祈福的一种形式,内容也大多与神仙灵异有关,唱词和念白都使用南通地区的方言土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20世纪50年代,在童子戏基础上,南通地区发展演变出了地方戏曲剧种:通剧。九华镇通剧团所演出的,正是这种新时代的“童子戏”。“虽然和京剧、黄梅戏、越剧等配乐、曲调不同,但童子戏表演的内容,同样以中国传统的传奇故事和演义故事为主。”杨建明介绍,目前,剧团的剧目中较受欢迎的有戏曲《薛平贵》《珍珠塔》《王清明合同记》《陈英卖水》等。
传统的童子戏表演唱腔怪戾奇特、高亢悲怆,辅以打击乐器的敲奏,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为使其更符合时代审美,近年来,杨建明等传承人陆续请作曲家对童子戏的曲调进行了改编,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加工,加上二胡、笛子、唢呐等乐器演奏出的配乐,冲淡了乐曲原本的激烈感,使其曲调更加明亮柔和、悦耳动听。
杨建明说,童子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需要的就是让观众听得懂、喜欢听。时至今日,九华镇通剧团仍然是南通乡村地区的舞台常客,仅年一年的演出场次就近场。“截至目前,我们这个剧团已经在南通地区的70多个镇(区、街道)演出。整个南通地区的乡间到处都有我们的脚印。”谈起剧团的演出经历,杨建明十分自豪。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