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1:12从剧名上来看,《枫叶如花》就是一部用越剧艺术方式阐释那个风云变幻时代革命英雄故事的叙事作品。的确,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红色女特工”的越剧现代戏。在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充满戏曲舞台的背景下,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倾情打造的越剧《枫叶如花》,选取中国革命中这样一个特殊的战场、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知识女性,以革命叙事的崭新视角,生动地还原那个时期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和勇于献身的无畏精神。
这一个:如傲霜斗艳枫叶般的华枫
越剧《枫叶如花》不是一部凭空想象的戏,戏中所有的人物都有现实生活的原型。在一群正面与反派的男人群中,一个有勇气、有信仰、有柔情的女性,“这一个”女性挺身而出。该剧中心人物华枫既有原型,原型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女英雄朱枫烈士;又是典型,是“这一个”,全剧通过朱枫烈士毕生追求光明理想的人生经历,讲述年冬,奉命潜入台湾,为解放军传递国民党驻台湾的军事情报,后因叛徒出卖被逮捕一事。华枫在国民党军情局威逼利诱下毫不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甘愿牺牲个人与家庭,捍卫国家与民族利益,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甘洒青春热血。那一个个被历史尘封的人物走进舞台并被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性格,他们坚守在隐蔽战线,为生而死,向死而生,跃然舞台的是那一时期共产党人对信仰无时无刻的坚守,对使命无私无我的担当,为人民无怨无悔的牺牲,对亲人无穷无尽的思念,这是大写的“这一个”。
“层林染,万山红遍,化朝霞,不惧秋寒。枫叶如花花胜火,点亮锦绣川。情浓处,血染霜天,叶落时,与根同眠。一世情缘生死恋,丹心暖人间”。这是越剧《枫叶如花》的主题唱词,也是对女主人公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咏叹。这部根据隐蔽战线女英雄事迹创作而成的越剧版“潜伏”,将女主人公她的爱、她的情、她的优雅与浪漫、她的坚强与决绝演绎得淋漓尽致。显然,剧中的枫叶是一个意象,她是女主人公华枫生命与人格的象征,“这一个”正如美丽的枫叶一般,傲霜斗艳,驭风而舞,最终回归大地怀抱,似一滴永不干涸的鲜血,生生昭示着生命永恒的色彩。
这一招:空灵飘逸的“诗画风格”
江南越剧如诗如画,举重若轻,诗意妙曼。这一剧种的品相决定着充满意象意味的《枫叶如花》的诗画定位。越剧《枫叶如花》首次使用倒叙手法,剧情从台北刑场华枫就义开始,便剥离了现实场景的残酷性。从香港维多利亚港面对两难抉择,到只身远赴台北接受任务,舞美设计的主色调,是阴郁的深灰色。第一幕的刑场,一辆国民党吉普车搬上舞台;转场香港维多利亚港时,背景里添置了一艘豪华邮轮。作为越剧历史上首部红色“谍战剧”,《枫叶如花》显然是一部情节紧张、氛围凝重的越剧。但红色题材的越剧现代戏《枫叶如花》,却有诸多诗意的艺术处理。题材上,首次反映地下工作者的革命斗争,基本抛开越剧传统表达中情感线为主的叙述方式,而以紧张的战争进程作为主线;体量上,通过各种大场面,如热血青年的抗争、前线战斗、码头追捕、轮船接头等,体现当时情况之危机,战斗之残酷。一个巨大的对角线的舞台转台结构将舞台一分为二,似乎是陆地与海洋的界线,又像是两个时空的分割。男女青年组成庞大的革命者“歌队”分布在舞台四周,振聋发聩的号角声,整齐划一的群舞动作,点燃起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上下争取解放的斗争氛围。
越剧《枫叶如花》在保持戏曲写意本质的前提下,积极发挥艺术个性及创新本意,加强全剧的时代审美意识,突现时代价值。剧作创造性地提出要将越剧与歌剧结合,去掉传统越剧中过浓的脂粉气。该剧没有太多曲折的剧情,通过几个重要的转折关头,从华枫的几次选择中,将越剧基因中的浪漫和唯美,升华成为关于信仰、生死等哲学层面的思考,用越剧的抒情与委婉,表现出虎穴藏忠魂的恢弘史诗。在这种宏大叙事的基础上,加之越剧男女合演的优势,打破传统唱腔,整体舞台呈现别具一格。一个被越剧修辞了的美轮美奂、空灵飘逸、大气磅礴的“诗画风格”油然而生。
这一曲:用生命书写对党的忠诚
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戏曲艺术借助舞台形象的塑造,传达人类对于现实的认识、态度与希望,也贯注着人们的激情、理想与想象。在当下,文艺创作方法丰富多样,但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的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据此,越剧《枫叶如花》既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反映生活,又要赋予生活以美好的希冀与理想,还原历史,观照现实。
剧中的华枫是位英雄人物,却有着丰富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丈夫和一男一女两个可爱的孩子,注重生活品位,是个爱生活且会生活的人。开篇在展现临危受命去台湾前的段落中,华枫就好像是一个普通人,丝毫未见女英雄的痕迹。在与佣人徐阿姨的家常对话中,华枫是位热爱生活的普通女性。剧中大量展现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孩子的牵挂,用衣服等意象睹物思情,尽显华枫作为一名妻子与母亲的多情与浪漫;被捕后,华枫试图吞金自尽,在狱中演绎了一段经典的“金锁链”,咏叹调式的唱腔表达出对生命的留恋和与生活告别的痛苦;在与国民党军统特务谷宪文的对抗戏中,用快板、叠板的紧凑唱腔,将这位地下共产党人面对重要选择的心理活动尽现舞台。这里,舞台上的华枫与其说是英雄,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女性。她的选择中有彷徨与犹豫,也有不舍与痛苦。在孩子面前,她表现出一位母亲无尽的温柔与牵挂;在丈夫面前,尽显她小鸟依人的依恋和对爱情的执着。在女管家徐阿姨面前,一如我们身边人那些喜欢购物、居家而时尚的职业女性;在同事面前,则表现出作为一名成熟女性谦虚严谨、真诚大方的处事方式。而当她在面对放弃与家庭团聚的机会,要冒生命危险赴台湾执行临时任务时,以及她在被捕入狱后,被谷宪文进行三番五次的灵魂“安利”时,她用新中国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抗争的砝码。在几次生与死的残酷选择中,凸显出时尚精致都市女性的表象背后,是一个“有根有魂”的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质。剧作用革命现实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有情、有爱、有渴望、有温存的伟大的共产党人,一个看似平凡的女性用生命书写的对党的忠诚。
作者叶志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来源:新华号中国艺术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