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一大女“卫士”王会悟的纪念馆、“无衔女将”张琴秋的生平史料、精彩纷呈的桐乡越剧表演……带着红色基因的桐乡女杰和彰显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都成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手牵小手》节目摄制组眼中的精彩镜头。
“孩子们,这里就是王会悟纪念馆,我们一起去参观吧,走!”4月14日上午,著名央视著名主持人鞠萍姐姐带着《大手牵小手》节目摄制组,与来自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的学生们,一起走进了位于乌镇西栅景区的王会悟纪念馆。通过用好红色人物这本“活教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从“出生于书香之家”到“办新学、破旧俗”,从“‘五四’造就新女性”到“为筹建‘一大’效力”……在鞠萍姐姐的带领下,在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解下,孩子们仔细聆着有关王会悟的故事,深入了解这位一大“卫士”伟大的一生,实地接受红色洗礼。
参观结束后,王会悟的生平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小学生们。“刚刚和鞠萍姐姐一起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后,我觉得王会悟很厉害,是个特别了不起的人,我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好好读书,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北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鲁雨嘉这样告诉。
今年的7月1日,是岁的生日。百年前,南湖红船上的摆渡人捧出光明的火种,自此,一代又一代的桐乡儿女于风雨如磐的险峻岁月中,谱写下浩然正气的革命篇章。
“桐乡的红色基因十分深厚,在桐乡,不仅有王会悟,还有另一位杰出的革命女性,她就是被称为‘无衔女将’的张琴秋。”通过介绍,摄制组还了解到了桐乡另一位红色女杰张琴秋。
一个世纪前,红军时期唯一的女将领、共和国女部长张琴秋从京杭大运河之湾——石门乘船离开,投身革命的激流之中,将壮烈传奇的经历镌刻在一生的行迹里。战争年代,张琴秋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更是闻名巴蜀的红军女将领;新成立后,她是第一代女部长,她服从组织安排,有勇有谋、敢于担当,为革命事业和新纺织工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以一颗赤诚之心,许党许国,一生都是坚定的人。
随后,摄制组一行前往桐乡市档案馆,对张琴秋的事迹进行了取材拍摄。摄制组直言此行收获颇丰。
在拍摄接近尾声时,作为“·新戏剧之乡”的桐乡,特地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少儿戏曲表演。一个个小戏迷们扮上妆容、穿上戏服,在乌镇极富年代感的水乡舞台上展示传统文化魅力。《一缕麻新娘子真好看》《春草闯堂》《莲花落》……一首首越剧经典唱段一一登台,而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一幕也被摄制组拍了下来。
“可爱的小戏迷们,你们唱得真好,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承,你们太棒了。”话音刚落,鞠萍姐姐也登上了水上戏台,与孩子们一起带来了一段《十八相送》的经典唱段。
“乌镇是我一直向往、一直想来的地方,这次是我第一次来乌镇,来到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何为名家辈出。”鞠萍姐姐告诉,今年是成立周年,通过参观王会悟纪念馆,走进张琴秋的一生,她深深感受到了桐乡的红色文化,希望桐乡学子能把家乡红色人物的事迹记牢记心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红色力量。
鞠萍姐姐说,在与小戏迷们的接触中,她也充分感受到了桐乡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丰硕的文化传承成果,文化自信在桐乡、在乌镇得到了充分体现,期待桐乡以后会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以崭新的面貌吸引更多青少年来这里,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当天,节目组还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乌镇大剧院、木心美术馆等地取景拍摄。
据了解,央视《大手牵小手》栏目是一档大型公益节目,CCTV—14每周一晚21:00播出。节目旨在面向少年儿童讲好百年党史故事,切合学生实际,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教育的实效,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家,增强文化自信,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此次在桐乡录制的节目预计将于5月播出。
来源:读嘉资讯客户端文字:朱灵洁桐乡市委报道组徐潇卓摄影、摄像:朱灵洁编辑:朱灵洁责编:周志鹏
作者/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