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大国腾挪乡村振兴县城崛起人口老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有一家很有意思的咨询公司叫“真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来自于台湾的汪志谦教授。走近这家公司,第一感觉是,这不像是一家写字楼里的公司,倒像是家网红咖啡馆。

架子上摆着一排排的咖啡杯,足有40多种,这些杯子里有价格超过块。每一种咖啡豆的特性,每一罐咖啡豆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来自富有异域风情的产地,有的是拿过国际大奖的冠军豆。

选好咖啡,就到了冲咖啡的环节,这真是一套神奇的工具。秤咖啡豆的是电子秤,磨咖啡是专用咖啡磨豆机,冲咖啡是巴慕达弯嘴手冲壶。

水温要控制在97摄氏度,两个电子秤连着Ipadpro平板电脑,一个监控倒入了多少水,一个监控流出了多少水。能看到屏幕上曲线闪烁香气扑面而来,一杯美味、专业、与众不同的咖啡就做好了。

你会如何反应?十有八九,你会赞不绝口,马上拿出手机拍照。迫不及待地想和朋友们分享这个新奇的体验,汪教授称这一招为“放大你的美”。

零售企业来公司做咨询,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体验,捕捉真正影响用户决策的关键时刻,要让消费者一见就进,一进就买,一买再买,一传千里,汪教授的这套“放大你的美”煮咖啡流程操作,是基于丹尼尔.卡尼曼的峰终定律。

所谓峰终定律,作者何帆在《变量》大国的腾挪这本书里告诉你,“乡村振兴”,不是靠农民返乡,而是靠在远方和故乡之间形成互动。“县城崛起”,将成为未来文化创新的前沿、体育竞技的基地和美好生活的样板。“人口老龄化”,不只是一个社会的负债,也能变成优质的资产。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县镇的崛起会加剧乡村的衰败吗?

县镇的崛起,并不只是意味着特色农业,乡镇工业和县城商业的兴起,它代表了一种更为深刻的变化,一个绵长的历史传统的回归。

你见过在一个幽静而偏僻的乡村开一家书店吗?在丽水偏僻的陈家村这个地方,就有一家书店,虽然很偏僻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仔细一想,周边山涧水清的环境和民宿都是息息相关的。

乡村现在农业直播带货走入了大众视野中,很多农民通过素人直播把产品卖给全国甚至出口,你看县镇的兴起,不仅不会加剧乡村的衰败,还会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让农产品也能到达全世界。

未来,县城很可能会成为文艺创作的中心,在文学创作中,北京有老舍、上海有张爱玲,湘西凤凰有沈从文、山东高密有莫言、白洋淀有孙梨、陕西清涧县有路遥、山西阳泉有刘慈欣。

边缘的创新,终究要得到中心的认可、推崇和维护,福克纳是小镇作家、康德是小镇哲学家、爱因斯坦是小镇科学家。

所谓文化,总是一种双向的活动,边缘从中心收到熏陶,中心边缘汲取营养保持这种良性互动,才能不断推动创新。

县城经济的崛起和年轻一代的生活新主张,两股激流汇成一体。有些人喜欢回乡村,有些人选择去边疆,有些人流连在小镇,其他人则非常快乐地跑来跑去,东看西看,重新发现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平凡生活之美。

徽班进京才有了京剧,越剧来到上海滩,五条人去了广州才有了乐队,去了北京才红遍了中国。而这一切先到大城市见世面,再到小城市找机会。最终实现在大城市和小城之间任意切换的城市自由,可能是更多年轻人选择的人生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自动驾驶—先有车还是先有路?

年,在汽车发展史上并没有出现革命的技术突破,但却是异常喧闹的一年。各路人马纷纷涌入智能汽车这条赛道。除了风头最劲的特斯拉,属于造车新势力阵营的蔚来、小鹏、理想,也在后面紧追不舍。

百度早在年就组建了主动驾驶团队。一批初创业茁壮成长: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地平线、元戎启行、轻舟智航、中智行、超星未来......还有专门做用车、卡车和港口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图森、智加、驭势科技、主线、斯年智驾、易控智驾......

这还不算,年,最让人兴奋的是其他行业的几个巨头也进场了。按照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说法:“特斯拉现在能做到的,我们都能做到”。雷军声称自己人生中最后一个创业项目就是造车,未来10年投资亿美元。他说:“我愿意以个人名誉为赌注,为我们智能电动汽车的未来而战。”

我们知道自动驾驶总有一天会到来,难道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我还要不要留着自己的驾驶证?其实用户关心的不是新奇的技术,而是好用的解决方案,风巢已经实现了自动送货,随着5G的布局,自动驾驶在未来离我们还会远吗。

有人问过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的秘诀就是不要害怕简单,处理复杂课题的一个办法是改变问题,尤其是调整思考层次。很多人不屑回答简单的问题,总是痴迷于最难挑战,正是由于这种执念,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奋斗终生却一事无成的聪明人。

我们不妨试试克鲁格曼的思路,自动驾驶之所以步履维艰,不单是因为技术问题,还有很多复杂的法律问题、伦理问题,甚至心理问题。那我们再想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没有可能是作自动驾驶的企业走错路了?他们原来给自己出的题目是:怎么才能在开放的道路条件下、复杂的道路情况下,让人工智能完全替代人类司机?把题目出得这么难,当然答不出来了。

那怎么办?能不能换个思路?比如说,先不去研究聪明的车,而是去研究聪明的路?啥意思?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一个思路叫车路协同,也就是不仅要有智慧的车,而且要有智慧的路,机会就摆在哪儿,抓住的人就有更强的竞争力。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中国老龄化给老年人带来创业的商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未来的全球文化将更强调家庭、社群和集体。

年,全球的百岁人口有18万,年,全球的百岁人口增加到45万,年,全球的百岁人口预计将达到万。想做好养老行业,必须从老人退休的第一天起就来到他们身边,这就是老人最迷茫的时刻。

足力健是一家专做老人鞋的企业,这家企业创建于年,年在郑州开了第一家直营店,到了年,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三四十亿元。

“老人要穿鞋”这是足力健的广告宣传词,从0到1,足力健发明了一种新的鞋子品类,老人鞋,它投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做过广告,因为看电视的都是老年人。它的店铺大多开在超市旁边,因为逛超市的也大多是老年人。专心服务好老人,就能把一个如此细分的市场,扩大成广阔的天。

想要了解老人到底有哪些需求,就要学会发自内心地跟老人交流,创业之初,足力健在公园、商场里,甚至去老人家里,测量了大约位老人的脚,发现了老年人穿鞋遇到的独特问题。

人老了,拇指会外翻,拇指外翻,老人的脚就变宽了,造成拇指外翻,可能跟年轻时的走路姿势跟穿鞋的习惯有关。

老人似脚,人生似鞋,鞋舒不舒服,只有穿鞋的人自己知道,人生过得舒心不舒心,只要自己心里知道。老人已经走过了很多路,曾经有过的风光,已经渐渐淡忘,曾经的伤痛,只想藏起来,不愿意在人前展示,人老了,终于到了要跟自己和解的时候。

银发创业,将成为一个新的小趋势,全球经济的风景将因老龄化而改变,劳动力的全球迁徒,将使下一轮全球化最与众不同的特色。

我们将遇到局部的收入分配恶化和整体的收入分配改善。局部的收入分配恶化会出现在老人群体内部。有能力、有意愿一直工作下去的老人,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个工作岗位大多是与脑力劳动有关的,没有办法推迟退休年龄的老人,老年生活会更贫困,他们大多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过早地透支了自己的身体。整体的收入分配改善发生在两代之间。

年轻人越来越少,劳动力的相对价格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能力就会提高,也就是说,未来一代的工资水平将会提高。与此同时,资本会受到进一步的节制,金融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王者不再是新的巴菲特,而是新的亨利.福特。

这个变化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收入差距的拉大,已经成为21世纪初期各国面临的最为头疼的问题,谁能想到,最终可能缓解这种社会矛盾的因子,竟然是持续的老龄化。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写到最后

有人离开了故乡,有人来自远方,离开故乡的人,能在这里知道自己的故乡,来自远方的人,会帮别人守护故乡,这就是所谓的吊庄。

“吊庄”通俗易懂的理解是指这些走出来的农民,一半时间在外地,一半时间还会回到原来的村子。

吊庄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即不能死守,也不能失守,其实是可以腾挪的。

所谓腾挪,简单来说,就是用空间换时间。在一线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并不是一个可以腾挪的大国,一个可以腾挪的时代,你当然可以多一些人生的体验,该尝试的都尝试一下。

把竞争看成多维度的,你才能找到破局点,这个破局点,首先是个千斤顶,它一定是你做得最得心应手的事情,能让你用相对较小的努力,释放出更大的优势和被长久压抑的潜力。它能把你的优势顶上去,去创造一种反制的力量,等待翻转的时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于作者」

以上的观点是通过《变量》大国的腾挪这本书获得的知识,欢迎留言探讨你对未来经济发展还有哪些趋势。关于作者:巴扎幺女,一个生活在南疆故乡和南江家乡姑娘,在家中排行最小所以叫幺女。希望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洞察问题的深度看本质,给你带来意外收获,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