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越剧快闪中关村,沉浸式体验让互联

浙江新闻客户端

当越剧遇上“码农”,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近日,来自浙江省嵊州市的越剧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做了一次“快闪”,结果是:让互联网人燃爆!表演视频

嵊州越剧,是在中关村第五届互联网公益运动大会暨天目北京美好节上亮相的。本次,来自嵊州越剧团的青年演员们携带了两段折子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和《碧玉簪》选段《手心手背都是肉》。

换装体验,“码农”们兴致勃勃学动作

《十八相送》选段

“你看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愚兄明明是男子汉,你不该将我比女人!”……舞台上,盛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刚刚唱罢,中关村的“码农”们便比划着想要上台学艺了。

“水袖技巧展示”“唱腔与站姿模仿”……在演员们手把手的指导下,“码农”们挨个上台,可踊跃啦。

“第一碗白鲞红炖天堂肉,第二碗油煎鱼儿扑鼻香,第三碗香芹蘑菇炖豆腐,第四碗白菜香干炒千张,第五碗酱烧胡桃浓又浓,第六碗酱油花椒醉花生……”互联网人林杰,在嵊州越剧团副团长裘巧芳的带动下,完成了一段《何文秀》中的《桑园访妻》。

“我从小喜欢越剧,尤其是这段《桑园访妻》。”林杰说,“今天能够和专业越剧演员对唱,开心!”

越剧换装体验

当天,中关村网红运动达人

法海来了,闻讯也赶来沉浸式体验了一把越剧。特别是当他换上越剧戏服,体验了一把“水袖技巧”后,他不禁感慨:“这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哪!”

京浙对唱,越剧已在北京生根开花

在现场,记者还遇到了北京市越剧艺术研究会会长王蔚丽。她也兴致勃勃登台,和嵊州越剧团的演员们来了段《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这段“京浙对唱”,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京浙对唱

王蔚丽告诉我们:“把发源于浙江嵊州的越剧带到北京来,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因为这不仅能更好地弘扬和光大越剧,也能让首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她还告诉我们:“目前越剧已经在北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成立于年。34年来,研究会一直本着“普及越剧培养观众南华北移”的宗旨开展工作。“嵊州市也非常重视越剧在北京的推广,近年来在北京高校成立了多个‘爱越小站’,培养了一批年轻越剧戏迷。”王蔚丽表示,“目前在北京,越剧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受到首都人民喜爱。”

“我觉得,越剧还应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王蔚丽还说,“我们在平时的演出当中也发现,许多外国人也非常喜欢越剧文化,喜欢越剧的清秀、典雅。特别是越剧所透露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受大家欢迎。”

跨国追戏,越剧在国外华人中也很流行

孟伟,是加拿大越剧爱好者协会负责人。这次,她也出现在中关村嵊州越剧“快闪”现场,堪称跨国追戏了。

现场交流

同样是一段现场交流版的《桑园访妻》,孟伟表示学到了很多。“无论是从唱腔、吐气、咬字,还是表情动作,都让我不虚此行!”

她说:“在海外,特别是华人中间,非常柔美的越剧还是有着不小的市场,非常流行。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

孟伟是个热心人。今年中秋节那天,北美时间9月21日,她作为总监制,牵头组织了一场“越聚月缘·海外华人中秋越剧网络演唱会”,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荷兰等9个国家和地区、12城市的越剧爱好者参加了活动。为此,她还与嵊州越剧团的演员们现场约定:“下次线上交流时,一定邀请你们,请专业演员给点拨点拨!”

台下教学

嵊州不仅有越剧,也有“浙东唐诗之路”

越剧演员们在现场,认认真真告诉嗨翻了的中关村互联网人:嵊州不仅有越剧,也有“浙东唐诗之路”。

“越剧是嵊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嵊州,还流传着一句话:‘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嵊州市越剧团副团长裘巧芳在介绍中说,“‘千年剡溪唐诗路’,讲的就是唐代时,有许多诗人因为崇尚浙东文化,随着剡溪坐船来到嵊州游山玩水,寻觅文化遗迹。这其中,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的明星诗人。”

据统计,在整个唐代有多位诗人到过嵊州,留下了多首唐诗,直接提到嵊州的就有多首。从萧山开始,到柯桥、上虞,再到嵊州、新昌、台州等地,这一条由诗人们开掘出来的唐代旅游路线,被现代浙江人形象地称为“浙东唐诗之路”。

看得入迷的中关村互联网人

当天,嵊州市越剧团还以“越剧、唐诗来了!看见美好SHOWMETHEYOUNG”为主题,面向中关村的互联网人,展开了一场“科技+越剧”“科技+诗路”的跨界宣传活动。

“跟互联网互动,我们想以此来带动更多年轻人喜欢越剧,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裘巧芳表示,“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好了解越剧的美、浙东唐诗之路的美。”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