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有座历史文化书院,与岳麓书院齐名,

封龙山是石家庄鹿泉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山上有封龙书院,百草寺等名胜古迹,也有风动石、影瘦石等自然奇观,相传大禹为了降服妖龙兴风作浪,不给黄河流域的人民造成灾难,就把这条蛟龙封在了山上,封龙山也由此得名。

封龙山的山之阳在元氏,山之阴在鹿泉,但是它是同一座山。封龙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是因为它景色秀丽,奇石林立,四季长流的泉水。从汉代一直到现在,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到这里留下了很多诗文。另外封龙山又是一个儒释道融合的一座山。百草寺代表了佛家,书院代表了我们中国的儒家,还有老君洞代表了道家,所以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也是一个儒释道融合的山,底蕴非常的深厚。

中国有千年书院史,封龙书院是比较早的,历史上有五大书院,封龙书院建于汉代,汉代的李躬建立了封龙书院的前身,但是在封龙山上有三座书院,一个是龙山书院一个是西溪书院,一个中溪书院,龙山书院就是封龙书院的前身,到宋代的时候张著作为封龙书院的山长,他亲自题写了封龙书院的牌匾。张著在这里做山长的时候,亲自玩赏清明上河图,并且提了跋,他是第一个题跋,就是在画卷后面第一个题跋的,画卷上面第一个题跋是他题的,然后历朝历代就开始题跋了。这个对联基本上根据儒家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志道聚德秉义怀仁慧众生。

蒙古宪宗元年,公元年,河北籍著名数学家李冶结束了流亡生活,从山西东归,“买田封龙下,学徒益众”。他潜心治学,诲人不倦。为接纳更多学子求学,在张德辉和元好问等人及乡民的支持下,重修讲堂,重振封龙书院,于是封龙山也留下了“龙山三老”的佳话。

龙山三老很著名,元好问是大文学家,李冶是自然科学家,张德辉是督学,专门管教育的官,他们三个情投意合,经常在一起,被人们美誉为“龙山三老”。李冶作为自然科学家,他致力于自然科学数学的研究,那个时候叫算学,他研究的测圆海镜当中的天元术,就是数学在计算中的方程式,就是代数,方程式要求天元,天元又叫未知数,算空数,就是现在中学生所学的代数中的x、y,是李冶研究出来的,比西方要早年,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李冶在教学活动中提出一套系统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他在十三世纪世界数学史和中国自然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在史学、医学、训话学、天文学、音律学、道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白朴、李文蔚、王仲常等名士都曾随学于封龙书院,留下了“弟子去来,常至百人”“四方来者,多所成就”的佳话。

有个故事,就是元好问曾经救过的白朴,到封龙书院读书,就拜在李冶的门下,白朴就是元代的元杂剧“四大家”之一,与关汉卿、马致远、王世普齐名。他当时在正定住,后来由元好问介绍到封龙书院读书,他在这儿根据当地发生的故事,写了个剧本叫作《祝英台死嫁梁山伯》,也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四大悲剧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白朴到50岁的时候移居到南京,这个戏真正出名是在南京由越剧排出来之后,人们都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读书的书院应该是南方的书院,其实不对,就是封龙书院。

系统的教学制度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封龙书院在全国书院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成了古代科举制度重要的人才培养地,被形象称为“古代的清华北大”,由于人才辈出书院内还建有宏伟的“状元楼”。院内一个古槐苍翠茂盛,被称为“晋槐”,唐朝的大将尉迟敬德曾奉旨在这挂过钟,由于年代久远钟钮嵌入树的年轮,这棵古槐也见证了封龙山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