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开始我的鲁迅故里绍兴之旅

北京知名皮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612/9057338.html

鲁迅故里绍兴的老火车站,就位于绍兴市区,算是非常接近市中心的地方了。从宁波坐普快过来,就在这个老火车站下的车,这个火车站各种设施都比较陈旧了。一出火车站,就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做江南水乡。几乎每一条街道,都伴着一条小河,河边的人家在用河水洗衣服和淘洗蔬菜,充满了生活气息,这种场景在我的家乡几乎已经绝迹了,我家乡的河水都是黑臭黑臭的,恨不得离得远远地。

从绍兴这水网密布的地图上就能看的出来,绍兴为什么是水乡。感觉就像是在水上建立的城市。

绍兴

火车站出来后,很顺利的就打到了的士,直奔鲁迅故里景区。tip: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完好,具有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一条窄窄的青石板两边,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花格木窗建筑,原汁原味的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咸亨酒店等鲁迅笔下遗迹穿插其间,现在的鲁迅故里已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古城、文化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立体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成为了绍兴的“镇城之宝”。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

一下车,远远就看到一堵墙上有着经典的鲁迅先生拿着烟的半身肖像。鲁迅故里景区的标志。

鲁迅祖居

非常醒目的四个大字,民族脊梁,对鲁迅先生的最高评价。先生以笔为武器,孤独地走在思想前沿,扶持中国青年,批判封建,不畏碰壁,是拥有真正救国为民的文人的责任心的伟人。按照先生的说法: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

鲁迅故里景区实际上是一条街,免门票的,只需要登记身份证,里面有好几个景点,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百草园、三味书屋,有鲁迅先生的祖居老宅和故居。还有鲁迅先生纪念馆。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

进入景区后,第一个景点就是鲁迅先生的祖居老宅,周家老台门,话说鲁迅先生家里曾经也是大户人家,相当有钱,鲁迅先生出生的时候可是富三代。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家道中落,从显赫降为小康,再从小康走向没落,最后连祖宅都给卖了。卖给了东邻一家姓朱的,现在改成景区恢复了原样。

周家祖宅的第二进“德寿堂”。两排红木太师椅,是周家各房公共活动的地方,用来举行红白大事和接待贵宾。

鲁迅祖居原名宁寿堂,为了避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宁”之讳,改为德寿堂,“德寿”取积善有德、福禄

长寿之意。

鲁迅祖居按照那时候的标准,周家的设施很全啊,有刺绣的绣房、洗澡的沐浴房、存放书籍资料的典库等。

鲁迅祖居

鲁迅祖居

鲁迅祖居

这个是大厨房了。

鲁迅祖居

从周家新台门出来,到了街上。这条小街是非常典型的绍兴水乡街道,街道伴着一条小小的内河,非常的有生活情趣。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

河上还有乌篷船,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州烟雨”,有兴趣的话可以体验一下,不过好像不便宜。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

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乌篷船被称为“绍兴水上三绝”,“绍兴三乌”之一。白篷船和乌篷脚划船历史悠久。船篷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叶活像中间弄了两个“半圆”,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

绍兴方言“黑”叫“乌”,乌篷船由此而得名。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

三味书屋,就在周家祖宅的斜对面,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先生上学还是挺近的。怪不得鲁迅先生的文章里说: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不知道现在学生的课文里面还有没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了。那个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的“早”字,直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什么叫三味书屋?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一种肉酱)

和鲁迅先生的文章描述的一样:“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据说牌匾和画作不是复原的,是解放后党和政府想办法找到的。

三味书屋接待亲朋好友的小堂前,退堂屏额上悬挂着一块“重游泮水”匾,这块匾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西侧的竹园,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中还陈列着鲁迅先生当年的课桌,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上面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先生督促自己不要迟到。这个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复原的。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的出口处还有商家在卖有名的绍兴黄酒。看这一排排的大酒坛子,据说是使用传统方法酿造的。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的斜对面,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纪念馆内部采用雕塑、不锈钢装饰墙面,以现代化展示手段加强了纪念馆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建筑与水景纵横交错,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充满灵气的具有绍兴特色的现代展馆。镶嵌在陈列厅正面墙上的“

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大字为郭沫若所题。

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

纪念馆的隔壁是周家新台门,是周氏家族三个台门中建成时间最晚的一个。这里也是鲁迅先生出生的地方,先生在这座房子生活到了18岁。

鲁迅的卧室。年7月到年2月,鲁迅回绍兴任教时住在这里。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是在这里写就。

鲁迅祖居

鲁迅与“忙月”帮工章福庆的儿子运水第一次见面——“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他,鲁迅了解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从而在小说《故乡》里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鲁迅祖居

这里的木质门槛还是原物。

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百草园”,因为那篇选入课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几乎与鲁迅齐名。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经常来此玩耍嬉戏。虽然后来卖给了别人,但是主要部分至今仍基本保持当年的风貌。百草园其实是一座小小的普通菜园,面积大约一亩左右。是当时周家新台门内十几个周氏住户共有,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晒稻谷。这么小的院子,却让鲁迅先生描写的妙趣横生。

百草园

据说百草园也是鲁迅先生儿时的想象,眼前的百草园却似乎与先生笔下的景象大相迥异,现实中的百草园,只有几垄菜地,几丛杂草,没有覆盆子、没有何首乌、也没有飞鸟走兽。

百草园

从百草园出来,到了隔壁的鲁迅笔下风情园,没错,就叫这个名字。

实际上就是朱家台门。其主人正是买下周家新台门的鲁迅笔下的“朱文公的子孙”。

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

后来建设景区的时候,对朱家台门整修,以鲁迅笔下的人物、风俗为载体,将绍兴独特的人文内涵、历史典故呈现在游客的面前,可以作为理解鲁迅作品的的辅助“读”物。

宛在水中央,顾名思义,这是个唱社戏的地方,景点叫做水乡社戏,据说有时会有越剧表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