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涛路由北向南,在观音塘静怡花园社区对面,如今可以看到一个方型的东西,这里就是碑亭路的四季青碑亭。年下半年,为了整体提升,这里的采荷街道夕照社区开始拆迁。为了保护碑亭,建了三层钢架,中间装上防护网,外面再用竹片包裹起来,这是为了拆房子时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由于工人拆房小心,防护措施到位,碑亭安好。
今年三月中旬之前,为了防疫,这个四周已拆的碑亭外围,有铁栏杆围起来,保安在执勤。
━━━━━
从前在未拆的时候,碑亭与老巷、居民楼在一起——通向秋涛路的是碑亭路,碑亭门口与秋涛路平行的小路是石塘路,当时的电线杆上有许多电线。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一派市井景象。
现在这里的四周拆了房子,可以看到远处四季青服装市场的招牌:“新九天”、“意法”等。这里的保安说,以后房子重新造好后,就会热闹起来的。
多年前我曾来附近甘王路旁的华东家具市场买东西,顺便就到碑亭来看看。
从这里沿秋涛路再往南,就到了从前的汽车南站、东宝路口、望江东路方向了……当然,现在那里的变化是很大的,不少单位已搬迁,望江新城展现新的面貌!
再说碑亭路上的碑亭,它是用青石砌成,亭子顶上雕刻“二龙戏珠”石刻,石梁上三面雕有“如意”、“海浪”图案。在亭子内向上望,顶上构造精巧,采用了木工的“榫卯”工艺。
石碑立于亭内正中间,由碑身和碑座组成,碑额已缺失,碑身已断,可以看出是用材料加固的。碑上的字要仔细辨认,碑上刻的是清代浙江地区捐出自己的俸禄、修建海塘官员的官职和姓名。
━━━━━
在古代,碑亭面对着钱塘江,石塘路原本就是清代建起来的古海塘,碑亭的建立印证了钱塘江海塘的修筑历史。
据资料上说:明末清初的钱塘江古海塘,大致西起西湖区转塘镇,经闸口、六和塔、南星桥、碑亭边,再沿秋涛路、杭海路,一直到九堡、乔司,与海宁段相接。
━━━━━
在我小的时候,有时也经过秋涛路,有很长一段路,呈现的是望江门外的农家风情,秋涛路南面一侧有许多草房,我有望江大队的农村同学就住在草房里,门不闭户,我们就从这个草房跑到那个草房,也就几十年前的事,沧海桑田,现在已难觅踪迹。
━━━━━
碑亭还赋予了传奇的色彩,它的后面传说原有一座观音庙,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十八相送”,经过这里,越剧中梁山伯唱道:“观音塘,观音塘,送子观音坐上方……”
还有婉约词派代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杭州的时候,坐轿子来到观音庙,她与庙内的尼姑相识。李清照在靖康之变后境遇不好,看到屋外下雨,花落一地,触景生情,于是在厢房内写下了著名的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沉郁徘徊,像在低声倾诉。
━━━━━
多年前我曾为一部表现钱塘江海塘的书配图,其中画到文革时期有人要破坏碑亭,当地附近的农村社员联合起来,阻止了对方的企图。
最近杭州地铁9号线南段开通,观音塘是起点,它又与地铁7号线交汇,交通更便捷了。
碑亭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