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凡倾听和戏迷一起重温越剧电影红楼梦

《可凡倾听》春节特别节目-红楼梦圆

记忆是很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有些事情可能刚刚发生,转眼就可以忘记,可是有些事情,经过几十年的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但只要有一个适当的时机,一切的前尘往事皆如澎湃的江水,一泻千里般尽情地流淌……年摄制的越剧电影《红楼梦》的记忆阀门就在我们《可凡倾听》摄制现场打开后,记忆的洪流一发不可收地倾泻起来,将演播室统统“淹没”,让我们这些年岁尚小、资历尚浅的年轻人们,跟着编剧徐进、导演岑范、服装造型设计苏石风、作曲顾振遐以及贾宝玉的扮演者徐玉兰、林黛玉的扮演者王文娟、王熙凤的扮演者金采风、薛宝钗的扮演者吕瑞英、紫娟的扮演者孟莉英、贾母的扮演者周宝奎、琪官的扮演者曹银娣等演职人员一起,重温了这部堪称经典的戏剧电影的台前幕后戏。四十年再聚首年1月14日下午,广电大厦舞台上搭建起漂亮的红色楼台,挂起了喜庆的灯笼,我们的特别节目《红楼梦圆》录制准备就绪。这边厢,台下坐满了热心观众,他们中有已经迷恋这部电影四十年的老“Fans”,也有耳濡目染,老中青都能哼上几句的祖孙三代戏迷,最小的观众还在上幼儿园……大家都在紧张激动的等待;那边厢,后台上越剧电影《红楼梦》的那些腕儿、角儿同样地紧张激动,从现场表现来看,最紧张地要数王文娟老师了。

她一紧张竟然将编剧徐进老师当成了尚长荣,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原来两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见过面了,王文娟对徐进的印象还停留在“他是一个瘦瘦的人”,可哪想到如今的徐进早已发福。

王文娟老师那天穿了粉色的外套,80多岁的她来的时候还戴着耳环、珍珠项链。尽管精心打扮了很久,她还是在后台一个劲地问金采风老师:“我这样好不好看啊?”金采风老师笑着说:“你还是把耳环、珍珠项链拿掉吧,这样看上去更朴素典雅。”于是当节目录制的时候,观众看到了王文娟老师的“素面”登台。

前一天还带着学生在浙江一带演出,刚赶回来的徐玉兰老师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当天她花了很长时间化妆打扮,以保证自己以最好的形象和状态出现在镜头前。就连已年逾八旬的编剧徐进也戴了一条大红色的围巾,显得格外精神?喜庆。看到这些可爱的老人,在一旁的我却突然有了一种光阴荏苒的感慨,也许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今天的意义已经远不止于一期节目的录制,而更多了一些旧时老友难得重聚时的欣喜与感慨。几经风雨,《红楼梦》鲜艳依旧节目开始录制了,朱漆大门缓缓开启,第一个走出的是当年被称为是“金童玉女”的贾宝玉的扮演者徐玉兰和林黛玉的扮演者王文娟。当我问起当年拍摄越剧电影《红楼梦》的原因时,徐玉兰说是缘于年上海越剧院那次轰动一时的赴港演出。两位老师说,那次赴港演出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但是考虑到这是建国以来很重要的一次演出,组织上给演员们都准备了非常漂亮的衣服。女演员们一律是旗袍、大衣,还适当地化了妆。对于一向朴素的她们来说,这种“豪华”装扮还真有些不适应。徐玉兰老师还记得当时她们第一次在香港公众场合亮相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这次在香港的演出18场,场场爆满。令她感到意外的是,香港也有很多越剧迷,而且特别懂戏,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香港的观众特别聪明”。由于演出情况特别的好,香港方面就提议拍摄一部越剧电影《红楼梦》。因此当他们回到上海以后,经过仔细的研究,《红楼梦》在海燕电影厂正式开拍了。也就有了这部经典的越剧电影的始。徐老师还得意地说,林青霞也是模仿我的。原来在上世纪70年代,才踏入影坛不久的林青霞曾在李翰祥执导的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中扮演贾宝玉,饰演林黛玉的是张艾嘉。当时徐老师的一个朋友从香港来上海,还特地请她听听林版的“宝玉哭灵”。“我原本想我唱‘哭灵’已不知多少遍了,但朋友还是执意请我去听,我也只好去了。没想到听过之后,发现她这不就是模仿我在越剧电影里的唱腔吗,她学得还真是很像!”徐玉兰由衷赞叹道。越剧电影《红楼梦》一经公映,就产生了轰动效应。王文娟老师说:“当时听说上海有36家电影院24小时播放这部电影,跑片员就不停在各个电影院间奔波,有的电影院甚至是人满为患,散场后地上都是踩丢的鞋子和袜子。”由于演出任务繁重,当越剧电影《红楼梦》在全国各地放映时,王、徐二位老师竟没有时间进电影院认真看一场。“真正看《红楼梦》还是在‘文革’期间,我们都是被批斗的对象,被要求看这部电影进行反省,《红楼梦》竟然被批为‘资产阶级的大毒草’。当黛玉出场时,造反派高喊‘女阿飞’;宝玉出场时,他们就高喊‘男阿飞’,台下的观众都是哭笑不得。”电影演到后面,很多入戏的观众都为这出爱情悲剧而悄然落泪,造反派看到起了“反效果”,只得把徐玉兰和王文娟押出剧场,停止了这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红楼梦》影片再度放映,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成为一次轰动全国的艺术盛事。电影院从清早放到夜半,座无虚席,不少观众连看数遍,上座率经久不衰。当朱漆门再次打开,走上来到的两位老人是导演岑范和编剧徐进。徐进老师由于年事已高,是由人搀扶走上台的。在我们的谈话中,老人谈起当年的创作过程,仍然激动不已。他还提到了周总理夫妇对越剧《红楼梦》的关怀。当这位老人还颤颤巍巍地从书本中拿出他珍藏了几十年的老照片时,我和现场观众都被感动了。那是一张越剧《红楼梦》主创人员和周总理的合影,也是徐老在经历了文革风暴之后唯一保留下来的合照。越剧《红楼梦》在年2月份首演,连演54场,场场爆满。周总理十分关心,并且点名要求将它作为建国10周年献礼剧目晋京演出。他接见主创人员时,对该剧加以肯定和鼓励,总理还和他开玩笑说,对于《红楼梦》,你就是副总理。而邓颖超大姐还对该剧的精简删节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徐老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收好,说:“周总理是我这部越剧电影的知音。”老艺术家对周总理的敬意溢于言表。听着老人那有些颤抖的声音的讲述,我有一种深深地感动,正是当年创作者的努力才保证了这样一部经典剧作的诞生,虽然这四十年来的风雨波折无数,但是执着未变,热情未变。宝玉做大媒,黛玉延婚期在聊天过程中,徐玉兰还向我们透漏了一个小秘密。虽然我们都知道“林黛玉”王文娟和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是对幸福的舞台伉俪,但是两位老师当年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程却是鲜为人知。而徐老师的“现场爆料”则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了这其中的许多小故事。当我们聊到孙道临“爸爸”的时候,徐玉兰老师说起此事,扮演贾宝玉的徐玉兰难掩心中的兴奋,她说:“当年我是大媒。当时,孙道临来看王文娟时,与张瑞芳、黄宗英一起来的。”原来,当年已年近四十的孙道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女朋友,一直急在心里的张瑞芳和黄宗江、黄宗英兄妹俩看来看去,看中了当时仍待字闺中的王文娟,同在越剧团的徐玉兰也非常赞同这桩好事,也忙着为王文娟联络介绍——“宝玉”为“林妹妹”做媒,促成了这一段艺坛佳话。她还透露当年孙道临常来片场探班,并对如何在镜头前进行表演,对王文娟进行指导,他俩最终在摄制进程过半时完婚。而“当事人”王文娟老师谈起当年的甜蜜往事,竟有了一种少女般的羞涩,她甚至还和我们谈起了当年向导演岑范请婚假被“拒”的有趣往事:王文娟老师说,当年在拍摄过半的时候她和孙道临准备结婚。当她和导演岑范请婚假时,这位向来和善的导演却给了她一个有些出乎意料的回答,岑导说“等拍完戏再说”照理来说,王文娟老师已经三十好几,而孙道临老师都接近四十岁了,导演没有理由阻挠大龄青年的婚事。但是在我们的聊天过程中,王文娟老师说她其实很理解导演的一片苦心,因为结了婚的人都是喜气洋洋的,怎么能再演好“焚稿”这样的悲情场面呢。而王文娟老师还向我透露了她当年还是个“小气的林妹妹”。原来拍摄《红楼梦》和他们结婚的时候,都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那种困难的特殊状态下,连饭都吃不饱,“根本就买不到好糖,所以只好委屈了大家。”虽然如今两位老师谈起当年事是谈笑风生,但是我却感到了这些老艺术家在当年那种苦中作乐的豁达。王文娟老师还回忆了当时的一个小细节,说了自己的减肥趣事。她身材修长、面容娟秀、举止娴雅,十分符合林黛玉这个角色多愁多病、弱不禁风的形体要求,但是试镜之后,镜头里的她还是显“胖”了。为了塑造好银幕上的林黛玉形象,她足足节食了一个多月,“我一顿饭就只吃一块饼干,一天的营养就是三块饼干”。 电影《红楼梦》在各地放映后,一些热心观众以为王文娟真的跟林黛玉一样柔弱无力,千里迢迢把人参等补品寄给她,劝她滋补。回忆起往事,王文娟还沉浸在感动和幸福之中。曾经的新人现在的新人如果说前面几位老艺术家在《红楼梦》中提升了自己的艺术修养,那么对于当年的一批年轻演员来说,《红楼梦》则成为了她们事业的转折点。与前面几位老师相比,琪官的扮演者曹银娣在参加拍摄《红楼梦》的时候还是个刚从戏校毕业的年轻演员。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当时不要说电影拍摄经验了,就是舞台表演经验也是少的可怜。当得知自己被选中参加拍摄后,她特别紧张,在“战战兢兢”中完成了任务。她没想到的是,正是这部《红楼梦》,给她带来了另一个意义重大的机遇。在我们的谈话中,我提到了一部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电影《舞台姐妹》,而曹银娣正是其中这部电影的主角。她告诉我,当时谢晋导演挑选演员非常严格,可是自己那时去的时候,谢导没有让她试戏就敲定她出演主角,除了谢导认可她在《红楼梦》里的出色表演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时徐进向谢导大力推荐过她。而这个推荐事情,曹银娣还在现场表示,她还是今天在化妆间里才第一次知道徐进曾经推荐过自己。或许对于我们这些倾听者来说,听到这“第一次”的故事时,得到的是欣喜的兴奋,而对于曹银娣这样一些因为《红楼梦》而改变自己一生的演员来说,或许就不是“欣喜”这个词可以简单形容的了。因为《红楼梦》已经成为了她们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坐标点,而当年结识的她们的老师们,也给予了她们终生教诲与关怀。老师为学生着想,前辈爱护后辈的故事一直在继续。徐天红说当初赵志刚是自己的学生,跟随她学老生,但是后来发现以他的条件更应该去学小生,于是徐天红就把他推荐给尹桂芳,徐天红对他说我这样做是为了你的前途。说到这里的时候,坐在台下的王文娟、徐玉兰的眼眶都湿润了。在录制节目的现场,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老艺术家对新人、对后辈的提携和关心。我们在节目现场安排了两次越剧表演。第一次是由两位越剧新秀表演“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段,起先两位年轻的女孩在表演贾宝玉和林黛玉时显得活泼顽皮,宝玉一见到林妹妹就去拉她的手,演完了以后,正在台下观看的徐玉兰就把两位小演员招呼到台边,指点她们“那个时代的人,即使感情深厚,怎么可能一见面就那样拉手?何况林黛玉又是那样细腻的女子”,简单一句话的指点,接着两位小演员重新表演,就和先前感觉就完全不同了。第二次是由单仰萍来表演林黛玉一个唱段。那天由于单仰萍感冒,嗓子放不开,现场表演屡次中断再重来,王文娟老师眼看着自己的弟子在舞台上着急,便上台安慰她,还做了一些指导。当单仰萍因为嗓子问题再次表演中断时,王老师甚至还亲自端着热水给她润润嗓子。我们就被这些听到的、看到的故事一次又一次感动着,鼻子也一次又一次的发酸,不禁为这些曾经的新人和现在的新人感到庆幸。“丫鬟王”和扬州大姐在我和这些特殊嘉宾的聊天中,每个人的性格也是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我和台下的观众一样,心情随着他们的讲述而变化。当紫娟的扮演者孟丽英从红门中走出后,她有趣的叙述带给了我们阵阵笑声。孟丽英在现场忍不住“埋怨”起了导演岑范老师,她说自从演过了大观园中的丫鬟紫娟,她就一直“摆脱”不了各种丫鬟角色,于是也就有了“丫鬟王”的别称。这个爽直的“丫鬟王”在现场也是非常幽默,她还给我们讲了她和一位扬州大姐的有趣经历。她说有一次她去扬州演出遇到了一个忠实戏迷,这位大姐硬说自己把孟莉英在《红楼梦》里的几段经典唱段唱得滚瓜烂熟。当时孟莉英听这位大姐讲话带有浓重的苏北口音,心里想这种口音唱越剧怎么可能,但也好奇,于是就她唱给自己听听,没想到大姐一字一句唱得都很标准。孟莉英就问她是怎么学的,她说当时条件很差,又没有录音机什么的,她就发动全家,每个人帮她记一个字的读音,就这么一字一句练下来的。孟丽英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述引来了我们的一阵阵笑声,在笑过之后,我在想,正是《红楼梦》,让很多位“扬州大姐”一样的戏迷有了那些愉快而认真的听戏、看戏、学戏的经历,这对创作者和戏迷来说,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虽然这是一次漫长的录制,可是我们的录制还是有结束的时候。我还记得在节目录制完的时候,我和这些可敬可爱的老艺术家们拍摄了一张“全家福”,当我看着这张照片,看着一张张已经不在年轻的面孔上喜悦的微笑,我是欣慰的。我想这是一场四十年后的重聚,岁月在每个人脸上都留下了痕迹。面对这些讲述者,我是怀着敬佩的心情的。魂牵梦萦的红楼到今天再次梦圆,我们所做的就是用我们的镜头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也作为新年送给这些老艺术家和观众们的一份礼物吧。

—END—

来源:可凡倾听

视频来源:七彩戏剧频道

本期编辑:东方笑

?官方

?投稿邮箱:iyueju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