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越剧 >> 越剧版本 >> 为什么是杭州

为什么是杭州

北京皮肤科医院电话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25/8622627.html
北京皮肤科医院电话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25/8622627.html
北京皮肤科医院电话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25/8622627.html

导语:杭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跳跃式变化和发展的?

王剑

作者砺石商业评论

出品

1

文化名城的华丽转身

一千多年前的初夏,在杭州当过刺史的白居易回到洛阳,在与好友刘禹锡诗词唱和中,曾写下了三首《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钱塘江畔,西子湖边,杭州随着诗人的赞叹,声名鹊起。

千年之后,婉约的杭州在历史卷轴中始终以风景名城闻名遐迩,甚至还得到“上海的后花园”这样尴尬称呼。

作为一座没有勘出矿产和港口资源的旅游型城市,很长一段时间内,杭州的经济命脉是靠重机厂、杭钢、杭玻等一大批工厂支撑着。

可这些重工业不仅污染大,也并未对城市发展起到真正有力支撑,令人惋惜。

千年古都在蛰伏,等待焕然一新的机会。

觉醒后的杭州快速进行产业调整,能迁走的工厂统统搬到郊区,污染严重又没经济前景的果断关闭,腾出空间重点发展信息经济和文创产业。

年,杭州发布“一号工程”,提出以信息经济推动智慧产业共同发展。

仅仅一年时间,杭州信息经济增加值便高达.85亿元,GDP占比上升到23%,其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和移动互联网增幅都超过30%。

文创产业同时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20.4%,GDP占比22.2%。由此吸引了一大批如宋城演艺、华策影视、华数传媒等文创企业安家落户。

山外青山楼外楼,一色湖光万顷秋。一系列经济转型措施齐头并进后,杭州实现了华丽转身。

年,杭州GDP总值达.58亿元,晋升全国城市GDP万亿元俱乐部十强之列。

杭州不仅成为长三角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同时获得G20峰会和亚运会的举办权。

杭州经济快速飙升的背后,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全国工商联发布年中国民企强榜单,浙江家,江苏93家。入围企业最多的城市是杭州,以55家高居榜首。

同时期,广东全省才40家,有媒体戏称“一座杭州打败了整个广东省”。

杭州的民企中,自然少不了在“芝麻开门”的咒语中,画出一道亮眼弧光的阿里巴巴。

年,阿里巴巴集团财报显示,财年(年4月1日-年3月31日)平台成交额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规模甚至超过欧洲一些国家全年的GDP。

发展经济的杭州也没丢掉自己的“本色”,杭州西湖在历经波折后于年入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则成为苏杭等城市共同分享的世界遗产。

杭州特有的丝绸、折扇、油纸伞、刀剪、龙井茶、金石篆刻、胡庆余中药、丝竹、越剧等继续奏响着文化传承的华章。

年,杭州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万人次,直接迈入亿级旅游强市。

一切的肇始其实来自杭州早年“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窘境。

由于长期以西湖沿湖地带为中心,杭州昔日的市区面积仅平方千米,曾是全国市区面积最小的省会城市之一。

深感自身“格局太小”的杭州一直在寻找破局的办法。

2

从“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说的是钱塘江。

整个20世纪,钱塘江就是杭州的天堑,把江南岸的萧山与杭州主城区隔开,犹如将上海的浦东与浦西分隔开的黄浦江。

一直围着西湖打转,不仅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城市布局的完善及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也使旧城改造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严重制约了杭州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转折发生在年。

这一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钱塘江两岸,从萧山、余杭各划出三个乡镇给杭州市。其中,萧山的西兴、长河、浦沿三个乡镇划出,组成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即后来的滨江区)。

杭州跨江发展的第一步,预示着“沿江、跨江、向东走”的城市发展新走向,同时也拉开了杭州市区调整的序幕。

这之后,杭州建设驶入“钱塘江时代”的快车道。

年后,萧山、余杭撤市设区,杭州市区由6个区增加到8个区,面积由平方千米大幅增长至平方千米。

钱塘新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以及国际会议中心(大金球)、市民中心、杭州图书馆、杭州大剧院等项目拔地而起。

十座飞越钱塘江大桥和隧道的贯通,让昔日的江滩沙地、鱼塘菜地,迎来“凤凰涅槃”的一天。

年召开的G20峰会,让杭州这座蓄势已久的城市借助峰会登上世界舞台,同时也给这座城市的未来勾勒出更清晰的轮廓。

杭州城市规划从“跨江发展”进入“拥江发展”的新时期。

从“跨江”到“拥江”,虽只有一字之变,给杭州带来的却不仅仅是面积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改变。

以公里钱塘江为主轴的拥江发展战略中,有一句话很醒目:让钱塘江变成“城中江”。

这里的“城”不再是一座城市的概念,而是放眼到整个杭州湾区。

与粤港澳大湾区一样,毗邻钱塘江的杭州也有个“杭州湾经济区”的规划。

在这个产业经济区规划中,坐落着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等六市,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杭州湾经济区”是杭州在G20之后更大胆的设想,也是更为长远的战略规划。湾区经济历来是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的集聚地,“杭州湾经济区”既有深水港,也有高度发达的产业集群,更有雄厚的资本和优秀的人才,交通也十分便利。

这些城市已经由杭长、杭黄、杭宁、杭沪、杭甬、杭金温等铁路交汇成一张密集的城市路网,从杭州辐射到整个经济区城市。

宏大的顶层设计背后,是杭州更大的“野心”。

G20峰会后,杭州不断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集聚各类高端人才,加快推进杭州的“世界名城”战略。

杭州提出打造“世界名城”,是希望通过产城融合的模式,让杭州有机会迈进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列。

目前,“国家中心城市”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这几座。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也被称为塔尖城市。

按照规划,“国家中心城市”对外要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对内则是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中枢,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的枢纽,是科教、文化和创新中心,具备引领、辐射和集散功能。

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杭州湾经济区的设计,就是希望让这座城市集聚更多高端产业和人才,通过产业布局和提升生活服务质量,让杭州成为世界级的一流大都市。

一座世界级城市的高度往往由相关产业所决定,杭州选择了云计算。

3

无人能敌的云计算产业

杭州的转塘,昔日只是个偏僻的郊区菜地,现在有了一个更著名的名称“云栖小镇”。

每年秋天,数万名来自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与技术大牛,来到这里参加阿里巴巴主办的“云栖大会”,至今已召开了14届。

云栖小镇现在是全球“云计算”的重镇,也是中国特色小镇的一个典范。

早年,这里只有一座普通的科技工业园,每年税收不到万,而从年开始,这里入驻与“云计算”相关的企业已近千家,直接税收超10亿。

云栖小镇的“蝶变”,同时也奏响了杭州选择这条新产业之后的“华章”。

美国的亚马逊和微软,也分别由于亚马逊AWS与微软Azure在云计算领域的惊人成绩,成为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型企业。

有人可能对“云计算”还很陌生,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早已与其息息相关,它还有个更通俗的名字“大数据”。

杭州最著名的商人是“红顶商人”胡雪岩,至今留有胡庆余堂。

光绪九年,盛宣怀在上海对阵胡雪岩。百年后,这场对决被称为大数据对决。

盛宣怀利用电报网络,精准掌握胡雪岩所有分店的资金储存和流向,成了最终的赢家。

时光如梭,历史尽藏无形的数据之中。

年,全球数据总量仅30E;年,已超30EB。

全球所有国家产生的数据总量,每18个月便翻一倍。

海量的数据奔跑在全球超亿个传感器上,穿梭于卫星、电缆和无线信号中,记录人生、观察世界、远望星海,最终沉入个超大数据中心内。

距离杭州公里外的千岛湖湖底,静静躺着阿里云的数据中心。

春运时的抢票、双11时期的电商平台、疫情数据的汇集与发布……这些澎湃的数据隐藏在冰冷的湖水下,波澜不惊。

在更重要的国防、气象灾害、交通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云计算的应用彰显着一个国家的实力。

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过程中,阿里云研制的“城市大脑”功不可没。

年前,包括杭州在内,全国城市只知机动车保有量,但并不知道实际路面到底有多少车辆在跑。

那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开发的“城市大脑”从萧山区的一条道路开始,逐渐接管了整座城市的智慧化管理。

从高峰到节假日时段,杭州通过“城市大脑”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每条道路行驶的车辆数量,道路车辆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

从“城市大脑”延伸出的智慧化城市,能细致到每个路灯的位置和状况,让城市从粗放型转变到精细化网格管理。

从此,万事万物在“城市大脑”都有一个镜像,整座城市都被数字化,贯穿两个世界之中。

杭州的“城市大脑”随后进入苏州、西安、澳门,还被引进到马来西亚的吉隆坡。

在“云计算”的赛道上,杭州的阿里云已占国内市场34.5%的份额,身后是腾讯云、华为云、中国电信云与金山云。

因为云计算带来的无限想象空间,年国内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亿元,增速为54.4%。

其中,阿里云营收亿元,紧随亚马逊AWS、微软Azure与谷歌Cloud之后。

因为出众的云计算实力,杭州的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展现出旺盛的潜力。

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加值分别达到亿元、亿元,被誉为“云上之城”“数字经济第一城”。

至今,在云计算这条赛道,还没有哪个城市是杭州的对手。

4

智能制造业和文化产业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杭州并未忘记以智能化赋能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

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制造业始终是杭州的“重头戏”。

在最新版的《中国制造杭州行动纲要》中,“智造”已成为杭州产业提升的关键词。

如果说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经济主体,那么智能制造在未来将是制造业永久的“新常态”产业。

传统制造业“智造”升级,关键是数字化和服务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是杭州的重要发力点。

娃哈哈的下沙第二生产基地内,全自动化的瓶装水高速生产线每小时制造的饮料瓶达个,令人目不暇接。

从原水处理到灌装打包,再到成品入库。整个生产线,除了少数几个设备监控人员,再无多余人力需要。

杭州新松机器人公司生产的汽车底盘多机器人协同焊接系统,通过灵活的机械臂,可以实现工件点焊、等离子切割及搬运等功能,秒就可以生产出一个焊接成品架,其精度和效率令普通工人望尘莫及。

杭州“智造”还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帮助企业拓展价值链,提高附加值。

杭州的海康威视是国内安防产业的“领头羊”,主要以生产安防设备为主。但如今,他们更希望被定义为高科技公司。

海康威视新推出的萤石业务产业链,已经从视频监控衍生出视频服务平台、互联网产品系列(摄像机、硬盘录像机、视频盒子、报警盒子、云存储)等。

这些企业的“智造”能力,都是杭州在制造业提升数字化能力的缩影,正聚沙成塔,成为杭州制造业与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紧密融合的标志。

如果说“智造”是杭州传统制造业的引擎,信息技术则成为杭州提升现代服务业的“魔法”。

无论就餐、购物还是坐车,扫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