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红楼梦走进复旦,开演前五分钟仍有

“在上海四年,还是第一次看传统戏曲。”今年大四的虞同学和师妹陆同学拿起手机,拍下精美的《红楼梦》宣传页打卡留念。11月20日晚,越剧《红楼梦》走进复旦大学相辉堂,经典之作的魅力可见一斑,演出的报名早早满额。正式开演前五分钟,仍有不少学子在剧场门口等待空位。台下年轻的面孔里,有来自越剧发源地浙江嵊州的同学来聆听乡音,也有抱着好奇心来领略中国传统之美的留学生。“演员们的歌唱太好听了,她们踩着音乐的节奏在表演,和剧情自然地贴合在一起。”来自巴拿马的小潘在越剧婉转悱恻的唱腔里走进“大观园”,在“宝玉哭灵”一折更是忍不住与主人公感同身受。来自澳大利亚的富胡胡对《红楼梦》本就非常熟悉,“有音乐、有故事、有触动,这是无比充实精彩的一晚。”年,第一代越剧版《红楼梦》问世,首演收到全国观众的热烈反馈,成为开山立宗的文化经典。年电影上映,更是产生巨大影响力。为了更全面地将越剧《红楼梦》介绍给校园中的00后,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与国家一级导演孙虹江还提前走入校园,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骆玉明对谈,探讨当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邂逅越剧这一艺术形式,是怎样传承经典、推陈出新。《红楼梦》是骆玉明最喜欢的古典小说之一,他在其中看到了作者对爱情与婚姻这两个古老命题关系的崭新看法。“《红楼梦》以宝黛的爱情为线索,但它相对于其他‘才子佳人’模式的小说,有一定的突破性和某种现代性。”骆玉明认为,《红楼梦》对宝黛感情悲剧的描写与塑造,背后隐藏了“一种纯粹的、诗意的爱情,它与婚姻没有直接关系。婚姻的对象可以被替代,但爱情不可以,即使是死亡,也无法抹煞相爱之人的独特性。”钱惠丽与孙虹江是与《红楼梦》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越剧人。“我学了多少年的越剧,就唱了多少年的《红楼梦》。”作为徐派小生,钱惠丽从出道开始,就一直在舞台上演绎“贾宝玉”这个角色,也是出演越剧《红楼梦》次数最多的演员。钱惠丽分享,自己初次接触越剧就是因为电影版《红楼梦》,她清楚地记得越剧版《红楼梦》是如何影响了一代人,“当时许多人宁可省下饭钱,也要买票去看,因为这是我们年轻人需要的情感与诗情画意。”越剧《红楼梦》版本众多,此次在复旦上演的是由上海越剧院第十代青年演员俞果、陆志艳主演的精选版。据孙虹江回忆,年《红楼梦》首演版长达四个半小时,此后主创团队反复阅读原著,寻找切入点,修改精简到3个多小时的经典版、大剧院版,“一部戏的创作,不仅仅依靠导演,每个演员都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风国潮逐渐在年轻人间成为文化新宠,今年以来,上海越剧院积极辐射全国名校,北至北京大学,中至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至香港中文大学,为“双一流”的学子们送上高质量的艺术演出、剧目导赏、主题讲座等活动,以多元的形式将戏曲精粹带给更多莘莘学子。作者:王筱丽文:王筱丽图:演出方供图编辑:姜方责任编辑:李婷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