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至28日,福建芳华越剧院的“回家”之路来到故乡新昌站,为山城戏迷带来纪念尹桂芳百年诞辰专场演出,倾情献演《玉蜻蜓》《团圆之后》等精彩剧目。其中,《玉蜻蜓》由一代越剧宗师尹桂芳关门弟子王君安担纲主演。年,尹桂芳出生在新昌。年,她在上海滩闯出一片天地,成为戏迷票选的“越剧皇帝”。年,尹桂芳率芳华越剧团入闽。百年芳华岁月转瞬即逝,在尹桂芳百岁诞辰这一年,“芳华”终于回到新昌,尹桂芳和她的尹派艺术终于“回家”。幼年失怙立志学戏年12月1日,农历十月初十,一个叫尹喜花的女婴出生在县城西门外小龙潭村,她就是日后蜚声越剧界的一代宗师尹桂芳。据村里老人讲,尹桂芳的面貌与她父亲极像,两人的眼睛都大而有神,如同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父亲质朴、耐劳、宽厚、开朗的性格,对她的一生影响非常之大,铸就后来被越剧界尊称为“大姐”的气质和胸怀。然而,小喜花刚长到7岁半,慈爱的父亲就劳累过度,贫病交加,不幸离世。她和年幼的弟弟从此失去父亲的庇佑。父亲死后,有富人愿意出三百个大洋,将尹桂芳买去做女儿,许诺“有吃、有穿、有花戴”,尹桂芳心里暗想,“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坚决不从,以死抗争。“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这句话,后来成为尹桂芳的口头语,念着“凡事要靠自己”这句座右铭。她从新昌城外的小村出发,一步步登上更大的舞台,创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流派,让越剧女子小生这一行当在自己手中发扬光大,薪火相传……年4月,尹桂芳和弟弟跟随母亲陈荷仙离开小龙潭村,从新昌一路走到嵊县。那个年代,女子小歌班遍地开花,出于生计,尹桂芳加入嵊县“醒狮剧社”,立志把戏学好,掌握一项安身立命的技艺。由于经营不善,醒狮剧社不久倒闭,尹桂芳又加入一个新昌的越剧科班,师从我县越剧艺人潘洪涛。经过五年的学艺、演出,尹桂芳已成为生旦皆能、文武不挡的优秀演员。年年底,她受邀加入舟山沈家门的一个越剧戏班,依班主的意见,从花旦改演小生,以“尹云峰”之名成为当地最红的越剧名伶。越剧皇帝众望所归年,尹桂芳来到上海。凭着扎实的武功基础,她塑造出一大批有文有武、有血有肉的小生角色,立即红遍上海滩。在上海演出的几年间,尹桂芳接触到话剧、电影、京剧和昆剧,艺术观逐步发生变化,感到越剧的表现形式日趋老旧,需要探索一条新的路子。年10月,当袁雪芬等人举起“新越剧”大旗时,尹桂芳和竺水招这对“舞台情侣”已是上海越剧的一块金字招牌,在上海演红半边天。但尹桂芳并不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她和袁雪芬一样,对越剧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袁雪芬走的是越剧进步的一条新路,我们为什么不跟进呢?随后,尹桂芳、竺水招邀请专业编剧编排根据张恨水的小说改编的时装戏《夜深沉》,观众被如泣如诉的越剧唱腔和缠绵的情节引得如痴如醉。不久,二人又推出拿手戏《何文秀》,尹桂芳表演风格质朴高雅、逼真传神,唱腔深沉流畅、醇厚隽永,用自己的形体赋予角色以血肉,用自己的声情赋予角色以灵魂,逐渐形成以女小生为主的越剧表演新风格。年春天,尹桂芳聘请专职编剧,先后编演《石达开》《宝玉与黛玉》《沙漠王子》等一大批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吸引观众的新戏,《宝玉哭灵》《算命》等唱段几乎成为人人都能哼唱的流行歌曲。这些戏经新编、重编,在生、旦之中侧重于生行,为尹桂芳在艺术上大显身手创造条件。而越剧女子小生艺术的提升,也拓宽女子小生的发展空间。年秋,上海的越剧观众投票选举“越剧皇帝”,“比美男子还要美”的尹桂芳独占鳌头。那一年,离她到上海滩闯码头,刚好过去十个年头。“越剧皇后”的桂冠许多人都戴过,可自有越剧以来一百年,观众心目中的“越剧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小生尹桂芳。勤勉一生吐露芳华作为最早投入“新越剧”行列的著名演员之一,尹桂芳一生以“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自勉。她的一生始终追求进步,正如她给自己取的名字一样,如桂花般清香高洁、芬芳四溢。年1月,芳华剧团正式成立,“芳华”的时装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