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喝杯清润如玉的越剧大碗茶

品春茶

越剧·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流传至今。

茶与戏曲渊源很深,茶圣陆羽就有过一段演戏、编剧的经历。在中国的传统戏剧剧目中,有不少表现茶事的情节与台词。

一杯清茶,一本闲书,一段越曲,才不辜负这片大好春光!

01

《陆羽问茶》

越剧《陆羽问茶》(费鑫萍、洪燕琴)

余杭小百花的这部《陆羽问茶》,将茶文化讲得深入浅出。

《陆羽问茶》是一部以弘扬中华茶文化、宣示“杭为茶都,茶为国饮”为主旨的大型新编传奇越剧。该剧由著名编剧谭均华、孟华撰写,国家一级导演杨小青执导,作曲、灯光设计、舞美设计等均由省内著名专家执手,剧中人物全部由余杭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演员担纲主演。

该剧通过对陆羽问茶、撰写茶经的曲折人生的描述,以及对他的爱情、友情、师徒之情及“相依相恋、相守相望、不离不弃、牵手一生”的茶情的刻画,展现了“淡泊名利、寄情山水、潜心问茶、立志写经”的茶人形象。

戏中陆羽献给唐皇(代宗)的茶,唤“羽儿茶”也叫“渐儿茶”,因陆羽字鸿渐,昵称“渐儿”而得名。他的救命恩人智积禅师(陆羽是个弃儿,被智积拾得收养)嗜茶如命,非“渐儿茶”不饮。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陆羽发明的“煎茶法”更是把茶文化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02

《倪凤扇茶》

越剧《倪凤扇茶》(张小巧、陈颖、张俐)

越剧《倪凤扇茶》是越剧初始阶段小哥班作品之一,取材于嵊州越剧旧戏《双珠凤》部分情节。

该戏讲述了文必正在问心庵对霍定金一见倾心,为了归还珠凤意欲在霍府卖身为仆,于是前去寻找倪卖婆。到了倪家,倪卖婆的女儿倪凤见必正貌俊,烧茶时边扇茶边偷看必正,使茶壶烧炸,泡茶时把干菜当茶叶泡,烧面时把桐油当猪油烧。

这折小戏风趣幽默,多是浙江宁绍地区的的方言俚语,倪凤见到文必正以后心猿意马,闹出许多笑话,让人啼笑皆非。

越剧《倪凤扇茶》既展现了嵊州的“茶乡文化”和“特产情结”,也以茶为媒介——倪凤借用对“茶”的一系列操作,暗暗传达她对文必正的爱慕之情。

03

《采茶舞曲》

《采茶舞曲》集锦

(陶慧敏、何赛飞、吕薇、张燕)

在浙江,茶叶资源借道“一带一路”走向海外,将茶叶的科研成果与茶农的致富桥梁联结在一起,让“茶叶”这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民族影响力的文化载体、生活必需品,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名片。

浙江传统民歌《采茶舞曲》,原为越剧现代剧《雨前曲》的主题歌及舞蹈配乐,后根据歌曲改编成舞蹈小品《采茶舞》,由浙江籍著名音乐家周大风谱曲作词。

关于这首《采茶舞曲》的创作,有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年周大风完成《采茶舞曲》词曲创作后,周总理称其曲调“有时代气氛,江南地方风味也浓,很清新活泼”,但“‘插秧插到大天亮,采茶采到月儿上’这两句不符合茶农的生活呀!插秧插到天亮,那茶农第二天怎么有力气采茶呢?采茶也不能采到月儿上,露水茶不香啊!小周同志,我们搞创作不能脱离群众呀!”于是,周大风来到梅家坞体验茶农生活。之后,他把这两句改成“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成就了经典之作。

唱词欣赏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

(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

(妹妹呀,你采茶好比鱼跃网)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秧插得匀又快呀,

采得茶来满山香。

(一行一行又一行)

(摘下的青叶往篓里装)

(千篓万篓千万篓呀)

(篓篓清茶放清香)

你追我赶不怕累呀,

敢与老天争春光。

争呀么争春光。

两个茶篓两旁挂,两手采茶要分家,

采了一会又一下,头不晕来眼不花。

多又多来快又快,年年丰收龙井茶。

在欣赏越剧的时候,

你喜欢搭配什么茶呢?

欢迎分享你的私藏“茶文化”!

-END-

带你游遍越剧的世界

(本文视频、部分文字来源网络)

投稿邮箱:yueju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