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云兵
图/岁月
音乐是最能直抵人心的艺术。愿您在小筑的跨年主题征文《音乐之声》里,听见自己,听见世界。
我爱京剧,更爱越剧,我小学二年级就爱上越剧了,至今已爱了43年,还爱不完。
越剧做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起源于浙江嵊县,发祥于上海,为浙江地方戏,唱腔细腻柔美而华丽,最适合表达凄切的悲剧故事和哀伤的人物情绪,能充分展现女性阴柔之美和江南人文特色。早期剧中人物角色全由女艺人扮演,后也出现男艺人,但非常鲜见,此乃越剧特点所决定。
湖南爱越剧的人相对不多,爱唱越剧的人更少,爱越剧的男人更是少之又少。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属江南,湖南人与江浙人不同,湖南人性格刚烈直爽泼辣,不善斯文儒雅也不喜曲里拐弯,觉得越剧女里女气的没一点阳刚之气,不如花鼓戏热闹欢快,所以越剧在湖南水土不服。
也许你会感到奇怪,我一个湖南大老爷们怎么会爱越剧呢?爱听越剧也就罢了,竟还爱唱越剧呢?
这一切还得从我小学二年级时说起。记得那年是年的一天晚上,我随哥哥姐姐去村里祠堂(那时叫大队礼堂)看电影,放映的正是越剧《红楼梦》,那时也不知道啥叫越剧,只觉得跟以前看的电影很不一样,一下就被这部电影的唯美画面所吸引,看着看着便觉得里面的声音也很好听,无论是说话还是唱,看到最后宝玉在黛玉灵前一大段演唱竟然也悄悄抹眼泪,被哥哥姐姐看见当场笑话我,搞得我当时很为情,但心里一直在说怎么这么好听呀,要是自己也会唱该多好呀。就这样我便爱上越剧。
后来也陆陆续续看了几部越剧电影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追鱼》、《五女拜寿》、《祥林嫂》、《莫愁女》、《柳毅传书》《孔雀东南飞》、《碧玉簪》等,都是看露天电影看的,而且前后重复看了好几次,每次看得很入神,看得多了也会跟着哼几句唱腔。
再后来就没有越剧电影看了,因为整个戏曲行业萧条,戏曲片拍的很少,新的越剧电影也就更没市场,老的越剧电影也几乎不放映,但我对越剧的爱深藏在心底,我学唱越剧的念头一直没丢弃,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两年后,也就是年秋,我在上海等候上船出海期间的某天闲着也闲着便去逛南京路,顺手走进一家音像店,便想买盘录音带听听,原想买盘流行歌录音带,忽见有越剧录音带,心中大喜过望,便挑了越剧经典唱腔录音带,里面收录有我一直想学唱的《黛玉葬花》、《黛玉焚稿》、《宝玉哭灵》、《追鱼》以及《山伯临终》等经典唱段。
我如获至宝,买了这盘录音带赶忙回到住宿处,急不可待地将录音带装入随身听带上耳机按下播放键反复循环听了好几遍,如痴如醉,几近如狂,我仿佛又回到小学二年级时第一次看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情境。
那年上船出海工作大半年期间,我时常独自一人在船舱跟着录音带一句一句学唱,硬是把近十分钟的大唱段《宝玉哭灵》和《山伯临终》学会,还把《黛玉葬花》和《追鱼》较短的唱段也学会了。那时没有曲谱,全靠一字一音一字一句地听和模仿,难度极大,只是因为喜欢痴迷和爱越剧,再难我发誓也要学会唱。
半年后下船休假回到家,已是次年的春夏之交,我与妻子经媒妁之言确立关系,一次两人独处时我唱了一段《追鱼》给她听,她一开始感到惊讶,说一个大男孩竟会唱越剧,而且唱得还真像那么回事,便问我还会唱那些段子,我便把我当时会唱的全唱给她听,于是她很喜欢听我唱越剧,后来我又唱京剧,她便没兴趣,说你还是唱越剧吧,你越剧唱得比京剧好听。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我一开始爱的是越剧,后来才爱京剧,好多人也都说我越剧唱得更具韵味。
结婚后孩子两三岁光景时,我有次唱《宝玉哭灵》,还没唱完第一句“金玉良缘将我骗”的最后拖腔,这个拖腔凄哀忧怨痛彻心扉,孩子便哭着要我不要唱了,我以为是孩子嫌闹,就改唱其他不带悲腔的唱段,她便安静不哭了,我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么点大的小孩也能听出我唱越剧唱腔所表达的情绪。
往后的岁月里,我陆续买了好些越剧录音带、CD盘和VCD盘,一有兴致便打开音箱跟着唱。近几年电脑手机上网更方便,随时可以搜听搜看自己喜欢听的唱段和喜欢看的越剧电影,也学会了更多的唱段,加入好几个越迷票友群,群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越迷票友,我经常在群里唱越剧,也听越迷高手唱,向他们请教。群里有来自越剧发源地浙江嵊县的越迷,他们都说我做为一个湖南人,一个湖南大老爷们能这么爱越剧,这么爱唱越剧,还唱得这么地道,实属不易。当然我知道他们的话说得多少有些客套,但我爱越剧爱到这个份上,他们感受得到。
我爱越剧,从小就爱,直到现在,一直到老。
(以字等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