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她?真的?回来了?,有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诚不欺我?。
最近几天只能用“我合不拢笑口把喜讯接”来形容君迷们的心情啦,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全网找“王君安归国”的消息,各种平台去寻找蛛丝马迹,各个渠道去证实消息的可靠性。
从一条消息,到两条消息,三条,直到更多消息出现,虽官方没有确切消息说“王君安真的回国了”,但,我们相信“君安真的归来了”,相信君迷的热切期盼终有回报。
我们的青春都有一个梁玉书提起王君安,我们永远忘不了君安的“梁玉书”,很多都说自己是因为王君安才入坑越越剧的,“梁玉书?”是?多少?人?的?“白月光?”。
那一声婉转动听的“娘子”,迷倒了多少人,有网友说,“梁玉书是最理想的老公”,理不理想我们不知道,但是他应该是越剧舞台上最难忘的男子。只能说君安的梁玉书太经典了。
诚然我也是,在懵懂的年纪,偶然在电视机上看到君安的“梁玉书”,儒雅温润的扮相,明媚爽朗的笑容,轻吹悦耳的嗓音,一见倾心,再见难忘,从此伴着君安纯真清丽的越剧,度过一天又一天,而今算来已16年。
这么多年,君安的越剧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媚的笑容在失意之时,给我力量,清丽婉转的尹派唱段在低迷时给我希望。
在事业鼎盛之时离开,视名利掌声为浮云王君安,在越剧界一直都是迷一样的存在,在越剧事业巅峰时期,突然离开舞台,丢下一切鲜花,掌声,荣誉,离开舞台,远赴海外深造。
虽然在越剧界,在90年代,去海外定居的越剧演员不算先例,但对于一路顺丰风水的君安来说,在事业鼎盛时期舍弃一切从头开始,是极需要勇气的,但君安说舍弃便要舍弃了,一个人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外国,从语言,到文化,再到生活习惯全部都要重新适应。
但一步一步君安走过来了,从学业有成,到事业有成,再到如今的家庭圆满,每一个大胆的抉择,都离不开君安的果敢刚毅。
王君安太稀缺了,她是越剧舞台上的遗憾京剧界爆火的现场梦想叫“张火丁”现象,同样的越剧界也有,前几年大火的“王君安现象”,只要一有演出,必定常常爆满,甚至很多戏迷从外国飞回来专门一睹现场演出。
年少成名,在懵懂的年纪就开始享受鲜花和掌声,名利铺面而来,别人要努力很多年才可以得到的东西,于君安来说,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甚至君安自己在回忆年少的那段经历时都说“我觉得我太顺了”。
但表面的毫不费劲,并不意味着背后没有默默努力,只是君安相对于其他演员来说,在越剧这条道路上更有天赋和运气。
她的好运来自于一入行就被越剧皇帝尹桂芳亲自钦点传授专业知识,并时时带在身边,甚至每场演出都亲自带着谢幕,于君安来说,遇到尹桂芳她是幸运的。
于越剧而言,特别是越剧尹派,君安是有天赋的,有了良好的外形条件的加持,就更合适了。各种尹派传统剧目的经典形象在君安的演绎下活灵活现,梁玉书、贾宝玉、申贵升、徐元宰,每一个形象都深入人心。
像君安这样的演员,于越剧来说,太稀缺了,“毫不费力的成功”加之本来的天赋,是很多演员难以企及的。在事业巅峰,果断放弃一切,离开舞台,断了一切音讯。
但在戏迷的声声期盼中,于十年之后于重返舞台,重新营业,是真的营业,排新戏,带徒弟开工作室,等。正当大家一直沉浸在喜悦中时,她又离开了,一走不知归期。功名利禄抛身后,永远笑语盈盈,云淡风轻。
君安的两次出走,于戏迷来说,于尹派来说,于越剧来说都说遗憾,因为稀缺所以遗憾,有人说如何君安不离开,此时的越剧事业应该更好,但人生没有如果,既然选择了,君安安然接受,君迷也默默成全
君迷殷切期盼,君已归,何时再营业在君迷们的声声期盼中,君安先已回国,至于何时再营业,我们就静等消息。
曾经的“王三出”、“柳三出”也希望可以再现舞台。曾经的“黄金搭档”再现一次“亲密牵手”,毕竟这一对“黄金搭档”承载了太多90后戏迷的喜怒哀乐。
有生之年,可以再睹君安在舞台上的风采,我想这是很多君迷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