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介绍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经了萌芽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等四个时期,而如今戏曲仍然在传承在发展之中,是我国引以为傲的艺术形式。紫色百合香为您详细介绍这四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一、中国古代戏曲简介

中国戏曲、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其中中国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经过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

如今的中国戏曲已经有多个剧种,其中以“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等最具有代表性。中国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等基本艺术形式,是一种历史悠久且高度综合的汉族民间艺术。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先秦萌芽时期

我国《诗经》中的“颂”和《楚辞》中的“九歌”,均属于歌舞唱词。中国戏曲起源于春秋、秦汉时期的歌舞、俳优和百戏。此时是戏曲的萌芽时期。从西汉时期的“百戏”算起,我国戏曲已经走过了多个春秋。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唐宋发展时期

中唐时期以后,中国戏剧飞速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唐代的“俳优戏”和“参军戏”已有了特定的角色,为中国戏曲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由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为戏曲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宋真宗赵恒时其实已经出现了杂剧。杂居表演具有了戏曲的雏形,而我国戏曲成熟的代表是宋元南戏和元杂剧。

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南戏融合了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故事情节比较曲折。

元杂剧属于北方的北曲系统,是由宋金杂剧过渡而形成的。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元代成熟时期

元代“杂剧”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艺术形式,它已经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了最为成熟的一个阶段。

由于元朝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许多知识分子只能通过写杂居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平,因而此时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杂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他们的传世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单刀会》、《西厢记》、《梧桐雨》、《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赵氏孤儿》等。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明清繁荣时期

明代成就最大的是戏曲家兼文学家-汤显祖,《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感人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完美爱情的反抗精神。

明代后期开始流行折子戏。折子戏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说是戏曲全剧的灵魂,情节浓缩,人物个性十分鲜明,如《牡丹亭》中的《惊梦》、《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白蛇传》中的《断桥》等。

清代地方戏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历史戏、妇女戏、婚姻爱情戏、神话戏、诙谐戏,以及无法归类的戏等,而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可以说京剧是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崭新高度的新剧种。

我是紫色百合香,请您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