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京剧、豫剧、越剧,从全国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又称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为“五大剧种”。
1
京剧京剧是我国国剧。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该称京剧,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清乾隆年间徽调进入北京,吸收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音乐曲调、表演方法和一些民间曲调,演变发展而成。
2
豫剧
是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
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靠山吼”等,建国后才统一改为今称。
3
越剧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湖北等地,包括东北许多地区。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4
黄梅戏
旧称“黄梅调”,也叫“采茶戏”。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庆地区,戏曲语言为安庆方言。
黄梅戏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5
评剧
形成于清末民初,约有七十年的历史。它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蹦蹦”的腔调,故早年有“落子”、“蹦蹦”之称。
最初为对口演唱形式,近似东北的“二人转”,后来陆续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击乐、滦州影戏、乐亭大鼓和京剧的唱腔及表演,形成了“唐山落子”,又变为“奉天落子”,最后成为现在的评剧。
推荐阅读文化
儒家经典“五经”都讲了些什么?
法律
如何判断行政主体?
政治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地理
四大避暑胜地,纳凉不?
经济
宏观调控是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