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行这段相声,郭德纲敢不敢欲与师公

侯宝林,作为一代相声大师在相声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经历过晚晴、民国、北洋、和新中国等多个时代,对三教九流、五行八市,世间百态细致入微的体验和观察都沉淀成大师创作的素材;对京戏的多个行当、京韵大鼓、越剧、苏州弹词……信手拈来,和侯宝林自小刻苦勤奋分不开;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出场自带喜感,与其说侯宝林是在说相声不如说是在演相声,对作品里涉及的每个人物都演绎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今天咱们重温经典,一起品鉴下侯宝林、郭全宝演绎的这段相声-----《改行》。

17:13

相声《改行》改编自清末民间艺人钟子良创作的《八大改行》,剧本旨在讲述旧社会的环境下艺人从艺的艰难,情节围绕“咸丰皇帝驾崩,国丧百日展开”,此时禁止一切象征喜庆的红色装扮和有乐器伴奏的演唱。一些贫苦的曲艺艺人为了营生被迫改行做小买卖,由于外行而闹出的种种笑话。

侯大师的作品特点之一就是在不经意的娓娓道来中,向观众介绍诸如礼节、风俗等方面的小知识。今天咱们着重分析下在《改行》这段相声中,侯宝林大师为我们展现的艺术体验。

相声大师侯宝林

演技

《改行》中侯宝林大师把旧社会各个阶层的大小人物演绎的活灵活现:剧场查票伙计害怕遇见个把无赖而挨揍时的提心吊胆、唯唯诺诺;买“摇头票”看客的世故、圆滑、无赖,虽然表面无赖,内心却揣着盼望躲过一劫的侥幸;掌握生杀大权的慈禧太后在判一个人流放时的随意和淡然;唱堂会戏班班主的小心翼翼;相声艺人在旧社会的演出状态;巡街官差的蛮横无理;“我大爷”的逆来顺受、憨厚老实;评书艺人刘宝全的穷对付;街头菜贩子从事本行业的轻车熟路、驾熟就轻;唱老旦的金少山的假清高、改行后的笨拙和别扭;旧北京胡同老太太的豁牙形象,吹毛求疵、爱贪小便宜的心理特征;正常从事本行的西瓜摊贩;龚云圃在西瓜卖不掉时的疑惑;街头围观的小市民。

十四个人物形象,侯先生一口气演下来,仅靠一双手势和五官表情的配合。结合各个人物形象的社会地位、人物性格、心理特征,侯先生把握的是那么细腻、那么准确到位!就是放在今天的课堂上也堪称教科书式的表演。如果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好好琢磨了这段相声,估计那些表演比赛、演员选秀的节目都要歇菜。那位演技仅凭瞪眼、撇嘴,却叫嚣着“我就值万”的女演员,您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演技靠瞪眼、噘嘴叫嚣值万的艺人

学唱

关于学旧社会买菜、卖西瓜的两端吆喝,我们听到过自侯先生之后无数的版本。那些版本普遍给人的感觉不是在炫技卖弄,就是在做作、哗众取宠。而侯先生的“吆喝”是跟表演融为一体的,能让人以为此时侯宝林就是个卖西瓜、卖菜的。关于学唱刘宝全京韵大鼓和京戏老旦金绍山、京剧花脸龚云甫,侯先生的演唱韵味、手眼身法步的全面把握不输本行的职业艺人。但侯先生高就高在,学唱的这些曲艺形式都有出处和渊源,而又不同于出处和渊源,与相声学唱的表演环境相得益彰。

侯先生的表演给现在的相声演员上了一堂课,给所有从事表演行业的演员上了一堂课。那些嘴上说热衷于相声的年轻观众,如果你们进剧场是为了几张清秀帅气的脸蛋就不必说了;如果你们真的热爱相声,那么请从这些永恒的经典中汲取点营养吧,这样您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相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