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剧种:人尽皆知是京剧,有一种被当地人称“靠山吼”
文
草莓很暖
中国的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就说戏曲,剧种非常的繁多,在我国的各个地区民族,剧种大概就有多,要是说到传统剧,数量就更是多达上万,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讲几个。
首先说说人尽皆知的京剧。
京剧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的国粹,从其实推算,京剧已经有二百来年的发展历史了。京剧的名字来自于光绪2年,但是出现了《申报》中,后来也成为了正式称呼。
京剧的诞生是在乾隆55年,安徽的4大徽班来到京城中和京城的昆曲汉剧等诸多剧中融合,经过50、60年的发展,渐渐的演变为了京剧,在清末,京剧从北京走向了各地,后来渐渐的被全国推广,民国后,又逐步走向了世界,逐渐成为中国的最大戏曲剧种,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称赞。
再来说一说,风格明显的豫剧。
从名字中,大家也能看出豫剧的由来,它是河南的主要剧种之一。在河南的西部山区中,因为演出的时候多是依靠这山土平台为演出场所,加上演员早期是使用的本嗓演唱,所以也被当地的人们称之为“靠山吼”。
豫剧的出现是在明末的时候,最开始是以清唱为主,演出方便而且不废乐曲,很是受百姓们的喜欢,发展很是迅速。至于豫剧的起源,其实已经很难考证了,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称,在明朝末年,河南传入了“秦腔”和“蒲州梆子”,这些和当地的民歌小调开始融合,后来慢慢发展而成。还有一种说法,称它是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的,在明末之后,中原地区流行“时尚小令”,在此基础上,人们吸收了“弦索”等特点,发展而来。不过这两种说法都缺乏考证,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考证。
再说一说越剧。
越剧也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越剧的受众面比较多,在很多的省都流行,东北地区也不例外。
在风格特点上,越剧以“唱”为主,较为抒情,表演形式上很真切动人,江南地区色彩风格浓重。
越剧起源自清末时期,在古越国所在地(浙江:嵊县)诞生,因此也被命名为了越剧。最初的发展是由民间的山歌演变而成,在海内外都很有声誉,而且因为受众地区大,知道的人也非常多。最早被称之为“越剧”的时候,是在民国14年,但是上海的一封报纸《新闻报》中,首次称之这个叫法。
下面说说黄梅戏。
最初的时候,它是被叫做“黄梅调”或者“采茶戏”的。它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种,当然在许多的省包括台湾香港都有出演,也收获不少的观众。
黄梅戏形成在十八世纪时期,在地方“黄梅”形成的民间戏剧,一支东移来到了安徽安庆地区,和当地的民间艺术融合,后来渐渐形成黄梅戏的前身。在民国10年,有一本《宿松县志》的书出版,书中将其命名为了“黄梅戏”,这也是第一次被如此称谓。
说完大众的,我们说一个小众的,而且属于少有人知的。
这个戏种的名称叫做“关索戏”,可能有的人听都没有听过,因为这个戏种的流行地区太小了,主要就是在形成的地区流行,即云南——“澄江县阳宗乡”。
这个小戏种主要的故事演出内容,是《三国演义》,很受欢迎当地人民的喜欢,在这个小地方经久不衰。因为发源地是在乡中的“小屯村”,这个村子前面是“五虎山”,后面有一个“关索岭”,曾经这里是通向滇南的重要道路。它的名称也是来自于“关索岭”这个地名。
这里浅浅的说了这么几个戏种,如果大家比较喜欢,小编可以在之后详细说上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