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有一个叫吕蒙正的人,33岁这年状元夺魁,从此迈入仕途。宋太宗赵光义时,吕蒙正被任命为宰相,至宋真宗时,他先后三次登上相位,授太子太师,封许国公。作为北宋时期的名臣,吕蒙正风光无限。须不知,他年少时也是穷困潦倒,曾经流落武汉郊野,留下了不少故事。
西寺赶斋
吕蒙正流落武汉时,传说住在武汉郊外黄陂城关的一个破窑之中。当时寄住在寒窑的吕蒙正,穷得揭不开锅,经常去附近的西陵寺(也叫西寺、木兰寺)赶斋。因为寺里的规矩,到了饭点都会敲钟。每次听到寺里的钟声响起,吕蒙正就赶往膳堂就餐,也就是蹭饭。
由于长期如此,西陵寺住持也觉得吃不消,毕竟五代十国末北宋初年,战乱频繁,大家都不宽裕。于是主持和寺僧密约,先开饭后敲钟。这天吕蒙正照例听到了钟声赶到寺庙,但是膳堂里只剩下空碗,一粒饭都没剩下,吕蒙正羞愧不己,只得拂袖而去。
吕蒙正西寺赶斋的故事,在京剧、楚剧、川剧、黄梅戏和越剧等剧种中都有精彩的演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黄陂县城北有一座寒窑,其拱形窑门之上清楚地横书写着“吕家窑”三个大字。
木桥落瓜
今天武汉黄陂区前川大道东、前川五小东南一带,曾是黄陂县城的东门,门外护城河上有座木架便桥。相传当年吕蒙正落难之时,一个热天他又饥又渴,好不容易弄来一个西瓜,准备到河里洗洗充饥。走到东门这座木桥上时,不小心手一滑,西瓜掉到了桥下水中。饥渴难忍的吕蒙正没有办法,只得眼睁睁地望水兴叹。
多年后吕蒙正还著文述其事:昔日困于西陵,冬天避寒哀怜求于寺僧,夏日求瓜失手落于桥下。后人为怀念吕蒙正,便将此桥称作“落瓜桥”。后来木桥改建为石桥,虽千年,落瓜桥之名一直沿用了下来。
吕蒙正流落武汉黄陂,受尽了困窘贫乏之苦,哪里会想到有一天会高中状元踏入仕途,而后又连拜三次宰相。这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