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者为群众服务,更需要面对面沟通。我们要努力做成百姓会客厅、文化大课堂、欢乐的笑天地。”9月12日,云间粮仓云府游园会暨“秋季寻根根深叶茂”年松江旅游节开幕式在云间粮仓举办,“欢喜缘”王汝刚艺术工作室揭牌,近66万人在线收看活动直播。
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王汝刚以“独脚戏艺术漫谈”为题,在云间粮仓开启首场海派文化大课堂,受到市民、游客热烈欢迎。王汝刚的讲座从独脚戏历史开始。独脚戏扎根民间,艺人们看了报纸,把新闻唱出来,遇到不平则以讲笑话的方式抒发,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滑稽戏。杨华生、笑嘻嘻、绿杨是王汝刚的三位老师,讲述解放前市民生活的《七十二家房客》、儿童教育问题的《如此爹娘》既是三位艺术家代表作,也引领王汝刚走上舞台。
王汝刚从小喜欢讲故事、热爱文艺。青年时代他去江西插队,在田间地头给农民讲故事,“大家叫我流动收音机,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西游记》里的故事,把嗓子练出来了。”
农村生活给了王汝刚很多难忘记忆,17岁的他要学习养猪,“饲养员的母亲生病了,他去买药,由我代替喂猪,把草用水煮开然后撒进糠。那天天气潮湿,我怎么都点不燃柴,猪没有吃饱,对我乱叫。我吓坏了,越打招呼,它们叫得越欢。没想到我无意哼起了《金陵塔》,猪反而安静了。”王汝刚还练就一手做花圈绝活,“砍竹子做花圈,把草纸染色做花,我回上海时,村长特地叮嘱我要把技术留下来。”
在上海手表厂工作时,王汝刚去文化馆做活动,被老师看中。杨华生笃信,不骂不成戏,“每个戏,老师都会说我。”王汝刚在杭州演《如此爹娘》,白天去灵隐寺、西湖玩,晚上演戏,结果竟然在道具床上真的睡着了,被老师狠狠一顿骂,“初进山门路路通,再学三年,角色雷同,需要自我突破。”绿杨则是另一种风格,“每次去绿杨老师家吃饭,她必定要摆十个菜,虽然量不多,但品种非常丰盛。”笑嘻嘻秉承老艺人作息习惯,结束演出回到家晚上11点,先吃点心,和妻子说话,最后才和徒弟对戏,有时候凌晨一两点,他拉住王汝刚教戏,“《剃头》,他演师傅,我演顾客。我习惯早睡早起,熬不住夜,被老师打头。当时很委屈,现在想来,老师对我真好。”王汝刚表示,传统文化在当下有极好发展机遇,要多培养本文文化发展氛围,“松江文化需要我,我将全力以赴。”
“欢喜缘”王汝刚艺术工作室将以弘扬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主旨,结合戏曲、曲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邀请来自苏浙沪地区的昆曲、京剧、越剧、沪剧、评弹、淮剧、滑稽戏,乃至全国性的相声、小品、绘画、书法等诸多领域名家,举办海派文化大课堂、名家大师面对面、“粮仓雅集”系列演出等特色活动。云间粮仓正积极吸引艺术名家大师工作室入驻,除王汝刚艺术工作室外,当代水墨名家何曦的工作室也已入驻园区。
云间粮仓在松江旅游节期间,还策划一场集聚文创、潮品、非遗、手造的“云府游园会”。位于云间粮仓的历史中轴线文化广场和两院院士艺术馆也即将对公众开放。历史中轴线文化广场以松江人文历史为主干,辅以国内外重要文化事件,旨在传承松江文脉。两院院士艺术馆共展出近百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百余幅作品。
作为松江新晋网红打卡点,云间粮仓拥有丰富工业文化资源,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松江粮食行业的发展演变。园区以“科创、文创、农创”为定位,布局万国啤酒文化区、艺术展示互动区、科技创意办公区、沿岸生活休闲区、时尚网红打卡区等功能板块。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通过历史中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