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红楼梦》中典雅的薛宝钗;
她是《白鹿原》中无助的田小娥;
她是《璀璨人生》中温柔的余非;
她是《楚乔传》里为爱执着的元淳;
她是《诛仙》里冷艳的陆雪琪;她是《中国机长》中坚强的周雅文;她是《庆余年》中“鸡腿姑娘”林婉儿……
9年的昆曲学习,让她独具鹤立鸡群的气质;
以“薛宝钗”为起点,以“田小娥”为转折,默默无闻垒了17部剧的她,也颇有神仙起点、厚积薄发的意思。
可是,入行11年,她就是不火。
有人说,那是因为她的性格像极了薛宝钗,看似可以亲近,形似圆滑温柔。但实际上,内心孤傲、执拗、执着得很!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个性,有颜有演技的李沁,一直没都有“一夜爆红”的命。
11岁学昆曲,14岁成五代“杜丽娘”,17岁转行“薛宝钗”
年,李沁在“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小镇出生。
11岁,这个小镇女孩就开始进入到戏曲兴趣班接受基本功培训。到了13岁,她已经掌握了锡剧、越剧、昆剧等各种戏曲的演唱。
14岁时,因对戏曲表演的热爱,李沁放弃了普通人高中、大学的“致仕”之路,转而去读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小小年纪只身赴外求学,经常因想家落泪不说,还要每日苦练基本功……个中艰难可想而知。
但乖巧懂事的李沁都坚持了下来,几年过去,她不仅拿到多个少年戏曲大奖,还被时任上海昆剧学院院长的蔡正仁选中,成为了该院的第五代“杜丽娘”。
年,17岁的李沁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转折点:还在上学的她,凭着优质的舞台形象,被新版《红楼梦》导演李少红看中,饰演了少女时期的薛宝钗。
这一“演”,就演出了另一种人生。
女儿坚持了9年的梦想,突然要改行,一开始父母坚持反对,但李沁坚持说自己想好了。
就像14岁选择离家求学时一样,17岁的李沁“主意很正”,最终还是把父母说服了。她说:
“我自己做的选择,绝对不会后悔,只会往前走。
转行后,李沁发现演戏和唱戏差异很大——以前为了唱戏而苦练的基本功的“范儿“,往镜头前一站,反而成了表演的束缚!为了摆脱戏曲痕迹,她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她要求自己:
必须做到每个微笑、每滴眼泪都“走心”。
拍戏很苦,有时冰天雪地里一拍就是一个通宵;
有时则顶着厚重的戏服,在烈日的暴晒下一遍遍练习磕头……
但无论去到哪一个剧组,出演任何一个角色,李沁几乎都是整个剧组最努力,最省心的演员。就算没有自己的戏份,她也会坐在导演旁边,观察其他人的表演。
为了演好对自己极具挑战的田小娥,她去找剧组的前辈秦海璐,不厌其烦地向她请教,一遍遍琢磨;为了模仿好农村妇女,她跑去农村生活,一点一点体会那种大环境下的人物心理,去揣摩她的深情、语言,动作。
她会真的吃土,也会在剧中,为了一场戏拼命吃鸡腿吃到吐。
慢慢的,李沁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角色完成后,写下对角色的感悟,这是她与角色和自己的对话。
虽然如此努力,但她的人气却总只是一般。
在演艺圈,似乎谁红谁不红,戏运、爆款、都是玄学……观众缘如天意般难测。
当她积累了一些粉丝,粉丝们因她不火,为她的前途担忧时,她自己却说,
“没什么啊,人生会有很多坎坷,这都是非常好的人生阅历,只要努力去做了,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可能我走得有些慢,但我一直坚持就好了,这是我的原则”。
可能从小练过基本功的孩子,对于“成功”的到来,比一般人更有耐心、更有毅力。
从“薛宝钗”等到“田小娥”,她不要流量,就想等个好角色
出道11年的李沁,就是这样,她一直在以“高标准”磨练自己,在她身边的很多老演员也感受到了这个女孩的努力。
《中国机长》与李沁合作过的袁泉,实在地评价李沁:
李沁的演技并没有到巅峰,她在按自己的方式磨炼自己,尝试不同的角色,让人给她贴上一个个标签又亲手在下一个角色撕下这个标签,所以总是很期待她的下一部剧!
与李沁合作过《庆余年》的陈道明,也肯定她的努力:
“虽然她非科班出身,但她是一位有演技、敬业的年轻演员,平时也是在不断努力和提高……最大的弱点就是性格太安静了!”
就像陈道明、袁泉所说,因为一直以来对自己定位是“演员”不是“流量小花”,所以李沁对自己的“磨砺”是刻意的。
她的作品并不多,但每次的角色都各有差异。这是她在出演《红楼梦》之后总结出来的道理:如果选择的剧本太千篇一律,就很难突破自己。
11年前《红楼梦》试装,李沁一上妆,那种大家闺秀的沉稳与灵秀、“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气韵就出来了,导演当即拍板她来演薛宝钗,她回忆:
“那时候我特别清瘦,没发育好的那种清汤寡水,又特别安静不爱说话,导演说特别乖的感觉,就薛宝钗吧。”
事实证明这次选角是正确的,李沁那股清冷、倔强的古典韵味,天生就适合薛宝钗。当时剧一播出很多主角都被吐糟,只有李沁被认为是“薛宝钗本人”。
可是,《红楼梦》后,因颜值与年龄,李沁马上被卷入了流量小花的玛丽苏剧阵营。
当年,《红楼梦》剧组里的杨幂、赵丽颖都向仙侠剧发力,李沁接的却一直是《千金归来》《如果我爱你》《极品新娘》《情满雪阳花》这种豪门三代恩怨情仇的剧。
就算合作的是李易峰、杨洋这样的流量小生,片酬也可,但对李沁这种很想“磨练演技”的演员来讲,真的不能“解渴”。
就像她自己所言:
“表演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尝试的多了,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才能够恰好地把握人物性格。”
终于,年,她等来了剧版《白鹿原》,在剧中,李沁饰演妩媚风情却又一生坎坷悲情的田小娥,这是她戏路打开的转折点。
李沁回忆,当时经纪人一早打来电话让她见导演,她的心就猛跳,心想想要的缘份来了!
见面后,导演一眼就看上了李沁:
“我要的,就是眼神干净的、不一样的田小娥。”
导演是智慧的,当观众见到李沁版的田小娥,炸锅了!甚至说比影版张雨绮演得更好。
可能看腻了性感诱惑的“田小娥”,反而因李沁的“田小娥”令人耳目一新。
她不只给人一种清纯、无辜、楚楚动人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李沁的演技会让人忽略“田小娥”的性感,让人看到她的无助,感叹她的命运。
和影版相比,李沁演的田小娥有自己的思考:对风情万种一笔带过,而是着重于演绎角色的悲情。
观众如此评价:
“从炽热的爱到刻骨的恨,从执着的情到坚忍的义,无不体现李沁表演入戏的精妙。”
一个好的作品和剧本,对一个演员的灵感的激发有如“开荒”,演过田小娥以后,李沁感觉灵感和戏路打开了。
从那以后,李沁还曾给自己定下了第二条原则:
“宁在大片打酱油,不在烂片演女主。”
不炒“饭碗CP”,不怕没有“存在感”,只为磨炼演技
宁在大片打酱油的愿望很快实现了,她演了男频剧《庆余年》的“女主”。
开播以来,这部戏共上过36次热搜,连带着李沁也小火了一把。
关于李沁的热议话题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和已婚男人的分寸感,在本该炒和男主CP的时候,她却发了张若昀和新婚妻子唐艺昕的结婚照。
一个是李沁为什么不火——有颜有演技的李沁为啥总是不温不火?
其实这两个话题的内容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李沁不炒作”。
可她真的是不炒作么?如果零炒作的话,那这些话题又是如何来的呢。
她的确没有“炒作”,而是“恰当宣传”,更准确一点说,她不刷CP,不用美貌刷存在感,也不通过卖人设来包装自己,所以大家才没有违和感。
从她的四个成熟作品来说:
《楚乔传》。
元淳这一角色,李沁的团队在“楚乔传本身火爆”的情况下,只去炒了一件事: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元淳。
这无疑是成功的、不声不响的,让人没有察觉的。
因为李沁想的红,一直是用演技来证明自己。
她希望观众认可她的方式,是通过演技,而不是炒作绯闻。她不是没有野心,只是她的野心放在了作品上。
《楚乔传》中,那个前半段傻白甜后半段黑化的角色,被李沁演到丝丝入扣。
黑化以后,下毒想要毒死父皇,在她父皇面前声声控诉的时候,情绪一步步爆发,角色每个动作都变得坚定。要杀楚乔时,激动得连青筋爆出,整个人带着绝望的癫狂。造型却又惨烈妖娆,有种神经质的绝美。
最后落败被辱,她眼里的仇怨。随着凄楚的笑声流淌出来,泪花慢慢在滚却不涌出眼眶。
《如懿传》。
她想传达给观众一个惊艳的美人。
导演汪俊最初面见李沁,本考虑让她出演剧中更重要角色,却不想她挑中了寒香见——一个出场次序非常靠后、戏份并不多的异域女子。
饰演寒香见,是李沁的执意。她觉得寒香见和自己相像,也是过去未曾演过的类型。
清冷、有距离感,爱憎分明,对爱异常炽热。
事实证明,李沁饰演的寒香见果然让人惊艳。
《诛仙I》。
她想大家认识她的“仙气”。
虽然在原著当中,“陆雪琪”绝对是妥妥的女一号,但是没办法,谁让李沁不是流量明星,所以只能给流量艺人孟美岐让道。将唤醒“张小凡”的机会让给了她,将里边的吻戏让给了她。即便如此,在《诛仙I》中,大家仍然记住了这个白衣飘飘从天而降的女孩。
《中国机长》。
她让大家看到了她的端庄和气质。
穿上一身空姐服以后,李沁完全就是一位空姐的气质,高挑端庄。
凭借不俗演技,她拿了下第三届“金色银幕奖”最佳女配角奖,这可是她从影以来,获得的第一个奖项。
宝藏女孩把自己“藏”得太好,偶尔也要让大家看到。
《庆余年》。
没炒,纯纯目的感,完全为磨演技。
《庆余年》不算是李沁的代表作,李沁发挥空间也有限,毕竟这是一部男频剧,爱情只是点缀。
但是林婉儿这个角色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她串联起了整部剧情。
李沁饰演的林婉儿,虽然在剧中只起了“花瓶”的作用,但是她的美貌、善良,依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鸡腿姑娘”印象。
很多观众把李婉儿的脸称为“初恋脸”。
为啥要接这部弱化女主的《庆余年》?
当然是李沁从演一直以来唯的目的:磨砺演技!
毕竟该戏好演员阵容豪华,和那么多老戏骨有对戏学习的机会,她这个“演技狂魔”怎能放过?!
“多尝试角色”“宁在大片打酱油,不在烂片演女主。”“不刷CP,不刷存在感,不炒作”。
这是李沁演戏的这三条原则,这三条三观极正的原则,她让可仙可土、可盐可甜,成为90后小花中的TOP,也让她接戏大丰收。
据说年,李沁共有《狼殿下》、《海上繁花》、《南歌》、《庆余年2》四部戏上映。
坐等不红的她“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