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故乡,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一个动听的故事,讲也讲不完,道也道不尽。穿行在田野中,流连在竹海里,跳跃于溪水中,这一切都会凝结成那割舍不断的故乡情。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相关机构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乡》歌曲联唱活动,第八期安徽籍青年演员马思纯将为大家唱一出《女驸马》,感受家乡黄梅戏的魅力。听一声家乡话,品一道家乡味,心中的那座城与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见了。欢迎收听:“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看到这熟悉的词,有没有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呢?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黄梅戏就是《女驸马》中的一个经典唱段。7月3日,由安徽籍青年演员马思纯演绎的《女驸马》正式上线。许多时候,黄梅戏是她的精神食粮,更是她对家乡深深思念的寄托。黄梅戏似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如何绕梁三日,如何胜天籁之音,应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之妙。黄梅戏《牛郎织女》演出现场《女驸马》的故事自儿时便耳熟能详。民女冯素贞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兆廷投亲冯府,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贞花园赠银于兆廷,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官入狱,逼素贞另嫁宰相刘文举之子。冯素贞男装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强招为驸马。花烛之夜,素贞冒死陈词感动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黄梅戏《女驸马》演出现场中国自古流传下来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戏曲艺术最善于汲取这些民间的文学作为剧本,同一出故事发展成不同的戏曲演出,韵律和风味就丝毫不同。“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女驸马》这一出黄梅戏,语言不像京剧、昆曲剧本那样讲究程式,很多唱词与念白都是平日里所说所讲的白话,不绕弯子不拽文。可深究起来,其实内涵丰富,常常能恰到好处地点染情境,突出人物的矛盾冲突,所谓的“用意深,出口浅”便是如此了。年黄梅戏《女驸马》严凤英主演《女驸马》系安庆市著名剧作家王兆乾根据民间艺人口述的传统戏《双救举》重新创作而成,并在年首演。在唱词和唱腔上,经过几位艺术家的润色修改之后,于年再次与观众见面,改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扮演冯素珍。这部戏一上演,就立刻产生轰动效应,接连在安徽、上海、北京、杭州等地演出数百场。《女驸马》经过反复打磨,从此成为黄梅戏的保留剧目。半个多世纪以来,黄梅戏《女驸马》久演不衰,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被注入新的艺术活力。黄梅戏《牛郎织女》演出现场追溯黄梅戏的历史,还挺源远流长的,它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我国五大剧种。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在内容上,它多收材于民间传说和民间生活,天仙配、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打豆腐等均可入戏,充满乡野气息;占据舞台中心位置的往往是平民百姓、小人物。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或是对民间苦难与不幸的诉说和哀叹,或是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或是对平民积极健康的日常生活情趣和生存智慧的表现与赞美。黄梅戏《天仙配》演出现场对黄梅戏许多人都有扯不开的情结。儿时电影电视稀少,倒是竹子戏、黄梅戏、湘剧等在乡下集市或大村落中偶有演出,孩童们相约一群小伙伴跟着戏班子跑。那时可能只是好奇地欣赏演员的一招一式,并不知小小的舞台上正上演着一曲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故事。长大了,才慢慢地从舞台上黄梅戏那一声声悠伤的、欢快的、喷恨的腔调中,感受到戏剧人物的悲欢离合,苦辣酸甜。戏里是说不尽的旖旎风光,衣着鲜明,长袖飘飘。唱腔柔曼,软语醉人。“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词好,人美,曲子琅琅,听黄梅戏,人生一大享受。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参加春晚录制听黄梅戏的时候,我已不是我。我是看戏人,亦是戏中人。我似在江南,亦似在古代,我在享受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享受一种真正的民族戏剧文化既高雅又通俗之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的文化瑰宝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它一定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出充满魅力的灿烂光辉。让我们相约,去安徽,听一曲黄梅戏吧。出品人:张坤史力学总监制:毛浩赵倩总制片:闵捷付豪杰监制:王俊秀策划人:丁汪敏郭俊堃演唱:马思纯作词:陆洪非作曲:王文治方集富时白林制作人:孟文豪统筹:沈少博张思源蔡家奇宣发:张浩祯卢婧文案:张浩祯供图:《我和我的家乡》节目组音视频:《我和我的家乡》节目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