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传承客家山歌戏

转载请先联系

你们可能听过“黄梅戏”、“越剧”、“闽南歌仔戏”,对里面一些著名桥段,都能跟唱几句。但鲜有人听过“客家山歌戏”。客家山歌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闽西地区,以客家山歌为基础用普通话和客家方言来演唱。

歌词一般为七字一名,四句一段。常用比、兴、重、叠、排比和接歌尾的手法,多以七言四句为主,一二四句押韵。为了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男女青年的真挚爱情,通常有对唱,结伴群唱,相约对歌的形式。有劳动歌,劝世歌,习俗歌,谜语歌,还有情歌等种类,目前保留表演较多的事《十送红军》,《刘海砍樵》,《刘三姐》等。

在我的家乡---福建长汀县,这里是客家首府,客家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红色革命圣地。小时候常常会听到大人们在田间地头,即兴唱着山歌戏,歌声缭绕在山间林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记不清是哪一年的夏天,是一个周末,和父母一起挑着秧苗,到了一大片的梯田间,走在蜿蜒狭小的田埂上,听着:“一送里格红军,介吱个下了山,”又有人接着“秋雨里格绵绵,介吱个秋风寒”。仿佛是在斗歌大会,完全忘记了劳作的辛苦。

记得应该是95年前后,村子里通了高压电,左邻右舍相继买了电视,大人们也被丰富多彩的节目和电视剧吸引着,很少唱起熟悉的山歌小调,我也是那一年听到了第一首流行歌《潇洒走一回》。

随着岁月的流走,我也渐渐的长大,在外求学,在外工作。好几年的难得回一次老家,再次来到那片梯田间,印象里的一大片田地,现在看来也就是一小片。依稀记得那清澈的歌声,却记不清歌者的轮廓。

现在想要听到纯正的客家山歌戏,只能偶尔到村子里的老年活动室去碰碰运气,听起来没有了小时候的悦耳动听,反而觉得词曲有些粗俗。

我一直相信任何事物都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进化论,传统文化亦是。现在年轻人们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就连碎片化的时间都被短视频霸占着。客家山歌戏只有少数的那辈人还听着,偶尔时候才演着,他们在茶余饭后也在刷着抖音跳着广场舞。等这辈人老去,谁还会听听,谁还会演曾经也流行于这片土地的客家山歌戏?

我想,我之所以怀念它,是因为我怀念那再段也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