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余存,曲终戏不散第八届武汉戏

北京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今年虽然特殊,但我们没有缺席。相信在这特殊的一年,今年的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有了更多、更深刻而且丰富的意蕴。”

9月30日晚,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在中南剧场落下帷幕,此次闭幕式演出则为武汉戏迷呈现的是原创现代汉剧《黎明》。在经历了战疫、战汛的重重考验后,武汉这座戏韵悠长的“戏码头”乘“云”归来,截至9月30日,包括名团大戏线上展演、本地院团线下演出在内的15场戏曲演出交流活动已陆续与戏迷们见面。

虽然特殊,但不缺席

连续举办了七届的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于9月12日晚在汤湖戏院开幕。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历来是名家荟萃,今年也不例外。在开幕式当晚,包括蒋建国、王蓉蓉、关栋天、谷好好、石小梅、李敏及本地戏曲名家朱世慧、刘子微、夏青玲、王荔、程丞等在内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登台亮相,以一出《献礼英雄城·戏曲名家演唱会》为戏曲艺术节拉开了序幕,唱响“戏码头”。

据了解,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在演出前一周突发急性滑膜炎,尽管如此却依然坚持来武汉“圆梦”,向武汉致敬,感谢武汉。演出当晚,谷好好演绎了昆曲《西游记·借扇》选段,“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我的感情是浓烈的。我一直在等这一天,我要用满腔的热情来致敬武汉这个英雄的城市,感谢英雄的人民。”谷好好站在舞台上激动的说道。

此外,71岁的著名昆曲艺术家石小梅率老中青三代昆曲人登台为江城一线战疫英雄们献唱《眷江城》,该剧创作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九支曲牌、九组画面,用昆曲中高亢悲壮的北曲,描绘了奋战在武汉战疫一线的那些可敬可爱的人们。

除此之外,今年的“戏码头”又有了新亮点,北京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天津评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评弹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杭州越剧院等10家名团,精心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10场大戏,以别开生面的“云赏戏”模式与观众见面,其中还邀请了王蓉蓉、曾昭娟、王滨梅、徐铭、蒋建国、石小梅、陈丽宇等梅花奖演员进行线上导赏。

9月17日、24日、26日,武汉楚剧院、武汉汉剧院、武汉京剧院分别在汤湖戏院上演了楚剧折子戏、汉剧《打金枝》、京剧《杜十娘》的线下演出。9月12日至30日期间,开展共计15场戏曲演出交流活动,吸引全国戏迷共同了解和观看演出。

9月30日晚,在中南剧场上演的原创现代汉剧《黎明》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创作的大型现代题材剧目,生动刻画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为实现武汉和平解放做出的艰苦斗争,展现了在国民党即将撤退、解放军马上进城的真空时期,共产党员为保护城市、控制局势、维持秩序、迎接解放做出的一系列工作。该剧深情歌颂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以及武汉和平解放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

云上有戏,线下同样精彩不断

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升级为“线下+线上”的双向演出模式,全面展示了本届戏曲节的丰富内容。武汉何以成为“戏码头”,又如何滋养出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汉派文化?9月12日,在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开幕前特别推出了长达5小时的大型直播“云赏戏码头”,从历史到街头、从台前到幕后、从博物馆到剧院,带网友体验了“戏码头”的独特魅力,“云游”武汉这座底蕴深厚又生机勃发的城市。

在“云赏戏码头”一开始网友们就跟着评书表演艺术家、文化史学者何祚欢来共同回忆“戏码头”的往事,从最好的戏,最好的角儿,最热闹的剧院和最热情的票友、戏迷等不同的角度来为网友解读武汉这座“戏码头”。网友们在认识了“戏码头”之后又紧跟着昆曲人气小生施夏明一起“云赏味”品尝“武汉的味道”,已成为武汉象征的热干面,在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王永忠的一段即兴汉味说唱中体现了另一番含意,热干面这三个字,把武汉这座热热闹闹的城市、干干净净的街道、面面俱到的生活保障体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戏迷们的一代代成长,才有现在“戏码头”的经久不衰。在“云课堂”板块中,来自奥林小学的20位“楚才小记者”,在演员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汉剧小知识、体验戏曲文化,也培养了新一代的戏曲观众。除了本土剧种,武汉戏迷尤为热爱越剧、黄梅戏,在“云赏博物馆”中带着网友打卡浙江嵊州越剧博物馆、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上世纪60年代武汉越剧团演出的剧照、至今还活跃在黄梅戏舞台的武汉名家资料,被珍重收藏。

据统计,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演出期间,通过抖音、哔哩哔哩、新浪直播、一直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