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翻唱黄梅戏《女驸马》,一场传统文化与文艺改革的大战已然爆发,各方评论不一,其实,争论大可不必,一切交给时间,因为时间会帮我们选择。#小潘潘版《女驸马》,是创新还是乱编#
傲娇的六公主也放出了原版的黄梅戏电影《女驸马》,并且自带话题百听不厌,六公主的花样暗示显而易见。
1
事情的起因是歌手慕容晓晓改编了一首《黄梅戏》,歌曲中说“妈妈从小告诉她,黄梅戏不是那么好唱的”,然后唱出了黄梅戏《女驸马》选段,慕容晓晓的这首歌,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虽然不能说是唱出了原汁原味,但是也算唱出了黄梅戏的特色。
之后另外一个网红,小潘潘,也就是《学猫叫》的原唱作者,翻唱了这首歌,只不过她的翻唱却只有她自己的特色了。
有网友评论,前半段太过儿戏,后半段过分娇柔,并不能把女驸马聪慧有主见的美好品质展现出来。
于是于是激起千层浪,关于黄梅戏的争论大戏由此拉开,而傲娇的六公主的“花样暗示”仿佛又给这场争论添了一把柴,加了一把火。
如今,小潘潘已经把自己翻唱的作品下架了,但是争论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说白了,这场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有些人认为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不应该拿传统文化“开涮”,更不能戏谑和侮辱传统文化,有些人则认为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传统文化不是“碰不得,摸不得,改不得”。
说到底,就是传统文化到底该如何传承的问题。
2
慕容晓晓,代表作品有网红歌曲《爱情买卖》。
年,《爱情买卖》火遍了大江南北,当时的一句“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更是家喻户晓,因为在各个广场、步行街、店铺,你总可以听到这首歌曲,这首歌在年入围了第3届华语金曲奖年度最佳国语歌曲。
慕容晓晓,年10月27日出生于安徽安庆,黄梅戏演员,中国内地女歌手,她自己表示,想要把他们家乡的黄梅戏传承下来。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关于黄梅戏的起源,一直都有争论,一说是起源于湖北黄梅县,一说是安徽安庆县。
通过检索,找到了一则这样的说明:“通过调查,专家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目前普遍的一种说法就是,过往存在于湖北黄梅县的是黄梅调,而黄梅戏则是安庆。
黄梅戏比较经典的曲目除了《女驸马》之外,还有就是《天仙配》。,相信很多的80后儿童时代一定看过或者是听过,都或多或少地能哼唱出几句。
3
关于小潘潘改编的《黄梅戏》,可谓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不应该以这种近乎调侃的方式来表现我们的传统文化。支持者认为她唱得好听,能够被大众接受,传统文化不应该自持身份,评价更不要上纲上线。
有网友说:能被大众欣赏的艺术,就是真艺术
但是问题在于,这样的翻唱能不能称之为“艺术”?如果进不了艺术的殿堂,那么就没有真假艺术之说了。
其实很久之前就有人对这样的文化进行过界定,这种只能属于快餐,目的是解决温饱,也就是满足当下一种迫切解决的需求,而黄梅戏则是精致的大餐,需要细细的品尝,慢慢的欣赏。
流量时代,快餐不可少,甚至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是大餐更不可或缺
那么问题来了,传统文化不该自持身份?
传统文化在和现代观念和现代审美碰撞的过程中,到底该如何自处?
文艺改革如何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
4
我们尊重传统文化,这是一直以来的共识,但是传统文化如何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不得不说,小潘潘的改编并不能算是创新,充其量只能算是调侃,
因为她的改编并没有让黄梅戏这种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且黄梅戏这传统文化也不会沿着小潘潘的这条道路走下去。
小潘潘的改编的确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是网络流量时代的特点。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争议会一直持续下去,当热度降低了,人们讨论得累了,争论或许会停止,
而小潘潘的这种唱法也很快就会被遗忘,但是传统的黄梅戏会依然存在,会继续传承下去。
其实,我们需要做的,是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够守正创新
“守正”才能“出奇”,才能创新,它的前提就是“守正”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应该感谢谢小潘潘,正是因为她的翻唱引发的争议,让人们再次去了解和探究黄梅戏这种传统文化,让人们再去思考,到底给如何做到传承?
5
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的问题近些年一直在讨论,但是始终没有一个结果,毕竟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今并不能被现代的人接受,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但是也需要新的生命力。
年05月14日《人民论坛》发表过一篇文章,当时的吕梁学院副教授写的一篇《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传承》,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遭遇的一些困境,其中认知存在偏差,没有雨当代文化相结合等等成为了传统文化难以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文章中,作者分析认为,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进行系统性的文化教育,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意义,“无论任何时代,都是在既有的文化体系下进行传承和变革,不断注入活力,塑造新的文化传统。”
所以对于此次的争论,个人认为应该多一些宽容和善意,争论过后,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传承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