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站爱心电影进城南广场上播大幕电影

-04-:53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远笛

“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清明将至,连日来,天气转暖,春天的微风吹绽了满园的花树,20℃左右的气温更是舒爽宜人,正是户外电影放映的好时候。这不,连着放晴两天,温岭市城南义工队队长阿华就坐不住了,带着放映小队再次走进了大山深处。

“从年前到现在,我们接到了很多预约,但考虑到前段时间的早晚温差比较大,一直未能成行。”阿华说,终于等到了天气转暖,接下来可要好好地满足大家的心愿了。

露水夜的温暖

3月27日,由城南义工队与温岭日报小虎队联合推出的“爱心电影院”第站,放映小队来到了温岭市城南镇度平旦自然村,为大山深处十余位老人播放越剧电影《碧玉簪·送凤冠》选段和正场越剧电影《何文秀》。

刚一走进度平旦自然村,几位老人便闻声而出,“哎呦,你们可算来啦!”今年已92岁高龄的孔桂香阿婆,步履还是非常矫健,拉着老伴儿蹭蹭的就追上了放映小队,打听起当天要播放的剧目。

“每次到度平旦自然村放电影,都是在蔡公明阿公家门口,这次应蔡公春阿公的强烈要求,放映地点改成了他家的屋檐下。”阿华说,他们经常来度平旦自然村放电影,阿公阿婆们都非常热情,帮着搬桌子、搬椅子,给他们省了不少力。

当天晚上,山里露水很重,不一会儿电影放映机的顶盖上便积满了水珠,连记者放在室外的相机包都湿了。“今天晚上有露水,快回家去加件衣服吧!”更深露重,不少老人正看到兴头上,不愿起身错过精彩情节,放映队员们只得连声催促着老人们赶紧添衣。

“小姑娘快穿上,看你穿这么少,怎么熬得住?”不仅自己添加厚衣,老人们还为放映小队带来了御寒衣物。在这个露水之夜,老人们和放映队员们的心都是暖暖的。

每一次悬挂幕布,都坚守初心

截至目前,“爱心电影院”已走过了站,奉献时长小时,观影人数达人。

除了阿华,幕布安装“熟练工”老潘也始终在默默付出。每到一个放映点,连接电源、开音响、电脑操作……放映队员们都会在队长阿华的指挥下,各司其职,唯有老潘,不用开口,拿起绳索和电影幕布就开始寻找合适的悬挂点了。“做了这么多次,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最重要的是根据场地选择悬挂的支撑物和幕布的大小。虽然每次都要挂,但是我的速度就是快不起来,因为我觉得只有慢慢地挂,才能挂得更平整些,让老人们看得更舒心。”老潘说,悬挂电影幕布是最占时间的,快的话十几分钟,慢则半个多小时,但他从来不觉得厌烦,只想着更加细致点,给大家带来最佳的观影效果。

回忆起最难悬挂的一次,老潘说,是城南镇蒲桐村的那次。当天突起大风,电影幕布刚好挂在竹竿上,随风摆动间,幕布起伏不定,非常影响放映。放映队员们只得用手扶住竹竿,用手扯住幕布边缘,电影才得以顺利地放映。为了方便放映室外电影,放映队员们特地定制了钢管架和大小两种尺寸的电影幕布,以便应对不同情况。

“大屏幕就是热闹”

3月29日,放映小队又来到了城南镇中柱村,为留守在大山深处的父老乡亲播放《碧玉簪·送凤冠》选段,正场越剧电影《醉公主》。

温岭日报记者徐伟杰摄

中柱村的放映点在村部前的小广场上,放映小队来到放映点时,小广场上就摆好了几排长长的条凳,几位老人正坐在那儿翘首以待。“看电影还是得大屏幕!我就喜欢看大屏幕的,大家坐在一起看,还可以一起讨论,看不懂的也有你们给讲解讲解,兴致会更好。”今年已经86岁的李春莲老人说,平时她都是一个人看电视机里播放的戏曲节目,没有人能够讨论剧情,不懂时也没人能交流,非常寂寞。每次放映小队来村里,都是她最高兴的时候。

放映开始后,应小奶骑着电动车进入了放映场。“我平时就喜欢听戏,刚刚听到这儿响起了锣鼓声,我就赶紧过来了。”应小奶告诉记者,他是南边村(自然村)人,就住在中柱村(自然村)附近,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慕名而来了。“过会儿还有三四个人要过来呢!”每逢放映小队来到中柱村放映电影,南边村的戏曲爱好者总是相互招呼着赶来。

电影放映过程中,与其他互相讨论剧情的村民们不同,蒋先生总是拿起手机在拍摄短视频,却并不是发送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