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月光明,浓浓故乡音;
归来情切切,晨曦展华年。
家乡一词,每个人都熟悉,在内贤者为家,在外游子思乡。在嘉善县天凝镇,有一位95后新乡贤、青年越剧演员,他叫张艾嘉,家乡对于他来说,是养育教育他的成长之地,是创作灵感的源泉之地,是满腔热情的投注之地。他用热爱的戏剧表演,传唱嘉善宣卷,传扬民族瑰宝,传播乡风文明,架起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文化传承的桥梁。
“生于斯,长于斯,嘉善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如桢桢画卷,镌刻在脑海。”在一个名为《张艾嘉的“爱嘉”》短视频中他如是说道。对家乡的情感让这位新乡贤不辞辛劳地往返于上海、嘉善两地,县、镇、村、网络各级表演中,总是能看到艾嘉的身影,笔挺的身姿,英俊的面庞,熟悉的声音,他用家乡之音唱出青年越剧演员的热情,唱出原汁原味的乡愁乡情。
张艾嘉上海越剧艺术讲习所(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嘉兴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天凝镇乡贤联谊会理事。
传承
从小喜欢越剧,自年开始,张艾嘉便到上海踏上戏曲求学之路,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越剧班、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一步一步,扎实勤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梦想就是把这个传统文艺传下来。
“嘉善宣卷”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张艾嘉拜嘉善宣卷代表性传承人袁云甫为师,之后便跨地区、跨专业传习“嘉善宣卷”,使这个一度式微的小曲种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并登上了全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的比赛舞台,填补了嘉善宣卷曲种没有出省,没有到过全国专业比赛舞台的空白。
如今,他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了一名越剧演员,在他热爱的事业上,将中国越剧艺术发扬光大,他曾荣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入围、第六届浙江省曲艺新作会演表演金奖、第二届浙江省民间故事优秀演讲者、浙江省第十届曲艺新作大赛银奖等称号,主演的《寻找永禁碑》获得第七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民间文艺表演类奖项。
公益
获得的荣誉可没有让这位“95”后新乡贤产生任何骄傲,毕业于上海越剧学院的他,是远近闻名的“红人”,家乡群众演出、文艺下乡表演、敬老院公益演出等等都有他的参与,不计较劳务费,乐在其中。艾嘉平均一年参与的公益演出就有百余场,收获了不计其数的口碑,赢得了所有父老乡亲们的喜爱。
去年10月,他主演的《绿袍情》在嘉善影剧院精彩上演,获得了老百姓们的高度好评。这场演出融合了越剧表演、嘉善宣卷和田歌,把越剧的表演和嘉善宣卷的叙事完美结合起来,演绎了一段从‘接官亭’到‘留衣亭’的故事。
今年1月,新冠疫情席卷而来,张艾嘉仅用12小时,以嘉善宣卷的形式创作,将防疫知识唱出来,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收看热潮,使当地防疫工作更好地推进。4月,张艾嘉参演的抗疫文艺节目——越剧开篇《英雄人物数今朝》在上海越剧院第三场抗疫直播公益演唱会现场亮相,当晚多家网站联合参与直播,点击率高达.65万人次。
情怀
今年1月,天凝镇举行春节文艺晚会,邀请了张艾嘉,当晚还有另外演出的他在结束上海的演出后,来不及换妆便火速赶往晚会现场,与村民们一同表演了戏曲小品《犟女婿降了犟岳母》,在台下,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爱好戏曲的村民们开展交流。
“嘉善有好故事,我要用宣卷、用越剧,歌唱这原汁原味的乡愁美话。”对家乡的情怀或许是张艾嘉不辞辛劳往返上海和嘉善两地的动力,在他的努力下,两地的越剧文化交流不断地促进。
在家乡的建设上,艾嘉更是尽心尽力。村里春节联欢晚会,他是众多村民喜爱的对象;八八战略大宣讲,他冲在最前头,用越剧传播理论知识;抗疫期间,他主动参与企业复工复产志愿者……只要家乡需要,无论大小事情,有空必到。
供稿:嘉善县委统战部
原标题:《95后越剧小伙沪嘉两地跑:嘉善乡贤张艾嘉的爱“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