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期,永嘉县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事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思想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始进入正常轨道。年1月,永嘉县广播事业管理局建立。此后,广播宣传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广播节目编辑增至4人,除办《本县新闻》外,还增办《科学种田》等专题节目。是年,恢复永嘉昆剧团建制,同年招收学员30名,随团培养。

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关心人们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并批转了中宣部、文化部和团中央《关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几点意见》。随着中央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永嘉的影视文化、文艺团体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推进,文艺创作活动进一步活跃,传统文化的挖掘工作启动,多种模式的文化市场开始兴起。年,永嘉电视差转台在海拔米高的浦东山上建立,上塘、路口、中塘和沙头区部分村庄能看到清晰的电视图像。年,在桥下镇下村发现望钟岭古文化遗址。年,电视调频转播台建立。县文化馆设立文物管理组,专职干部6名。《温州日报》在永嘉建立记者站,与报道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年,县文化馆组织民间器乐普查,采集民间器乐曲、宗教乐曲、打击器乐曲首,编印《永嘉民间器乐曲》1册。瓯北、桥头、上塘等集镇开始出现电子游戏、台球等的经营户,并迅速向乡村发展,项目也不断增多。全县59个乡镇全部建立文化站并配备专职文化员,除在辖区内开展正常活动外,还兼管业余剧团、文物、音像等项工作。年底,在屿山建成一座卫星地面接收站。年,县文化馆组织采集曲艺音乐,采到16个曲种,歌谣余支,编成《永嘉民间器乐曲》1册。年,新建县文化馆,设录像厅、歌舞厅、排练厅,开展“以文养文”有偿服务活动。年至年,摄制《楠溪江畔是故乡》《人口普查》《访贫纪实》《旱情》《台风袭击灾情》等专题片。至年底,广播网遍及全县各乡镇,个行政村通广播;有91个电影放映单位;有电视差转台30座,调频台2座,电视覆盖率达80%;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俱乐部,还出现许多个体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线电视建设开始起步。在机构建设方面,年,县广播电视局设县广播站、电视差转台。年3月,县广播站改为永嘉人民广播电台。年12月,永嘉县调频广播电台、永嘉电视台、永嘉有线电视台(简称“三台”)建立并开播。年8月,“三台”合并,称永嘉县广播电视台,实行局台合一管理体制。

在硬件建设方面,年9月,县广电局在桥头镇建设有线电视网,发展有线电视用户终端个。年10月,筹建有线电视台。年,投资近万元,建设县城有线电视网络。架设干线6.5千米、支线10千米,入网用户终端个,有线电视入户率60%。年起,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乡镇有线电视网,发展有线电视用户终端。年,完成上塘、瓯北、黄田镇有线电视光缆联网第一期工程,沿江地区的有线电视与县城连为一体,光缆长43千米,投资万元。年,完成桥下、桥头镇,罗东、徐岙乡的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年,完成温州至乌牛、瓯北的有线电视光缆联网。至年,全县乡镇全部开通有线电视。文物发掘与保护得到重视,维修或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岩头进士牌楼、罗浮双塔等一批文物古迹。传统戏剧改革继续深入。年,县越剧团实行团长负责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年,建立永嘉昆曲传习所。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年,县文化馆、县越剧团和乡镇文化站组成文艺宣传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年,县宣传文化部门多次组织剧团下乡演出、图书馆下乡送书、电影公司下乡放映等活动。在电影发行放映方面,年,全县35毫米电影放映场;16毫米电影放映场。年7月,在第二届全国《农林科教电影汇映》活动中,永嘉电影公司受到国家农业部、文化部、科委的表彰。在图书与阅览方面,年,县新华书店图书销售.17万元,县图书馆馆藏图书册。年,县图书馆建成对外开放。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学艺术作品相继出现。年,陈继达的散文《老母的心》获《长江文艺》“黄鹤杯”小说散文大奖赛优秀奖。年,鲍福星的散文集《人生写意》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进入21世纪后,文化创强作为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2年7月,县委发出《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推动精神创建活动的意见》。5年7月,省委颁发《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6年7月,永嘉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县的决定》。年3月,县委制定《关于实施先进文化引领战略五大行动的意见》,以创建省文化先进县为目标,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先进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央精神,省委作出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战略性部署。年,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群众性、公益性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进一步发展。在传统戏剧方面,3年,整理出传统折子戏12本,大型剧目1本;整理和谱写永嘉昆剧曲谱14本。5年6月,永嘉昆剧团恢复建立,与永嘉昆曲传习所合署办公。年,重点编排《白兔记》《金印记》《八义记》《一捧雪》4出大戏;《张协状元》成功入选国家文化部评选的十部昆曲精品剧目。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活跃,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完善。3年,县文化馆开展文化下乡活动20多场,观众2万余人次。6年,永嘉实施农村公益电影“”工程,开展“百场电影进农村”主题活动。年,县昆剧团送戏下乡96场,县越剧团送戏下乡场,民营剧团送戏下乡90场。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举办各类文艺晚会、展览、比赛13场次。图书馆送书下乡册,创建29个基层图书分馆。文艺创作成绩喜人。3年,小品《风雨情怀》参加温州市下品比赛获创作金奖、表演银奖。7年,戴晓青的散文集《别拿玫瑰来逗我》由大众出版社出版。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扎实推进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至年,建成4个镇综合文化站、3个镇图书分馆、20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县文化设施建筑面积3.47万平方米,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

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不断推进,挖掘、保护和利用区域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地方人文和继承性文化等区域文化元素,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年8月,县政府投资50万元,委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制枫林、岩头、芙蓉、苍坡等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省文保单位岩头丽水街“花亭”、花坦古建筑群、廊下孝思祠、芙蓉司马第大屋等维修方案。3年,开展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第三批历史文化保护区调查、材料整理、申报推荐等工作。3年至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维修上塘孝佑宫、昆阳村潘氏宗祠、黄冈村王氏大宗、岩头普安禅寺等县文保单位。5年,对省文保单位孝思祠、花坦古建筑群、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旧址等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修缮和保护,并融入楠溪江旅游规划。3月至7月,省开古研究所副所长领队对黄南至瓯北沿线文物进行考古调查,制成碑刻拓片45张。6年,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芙蓉古建筑群中的振昌祠和省文物保护单位花坦古建筑群中的梅堂祠进行修缮。4月至6月,省、市、县文物部门联合对瓯北启灶坟山唐五代窑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7年,完成第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全县各级文保单位87处,文物保护点81处。是年8月起,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至年7月,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工作任务,全县登录不可移动文物处,居浙江省第一位。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信息文化发展迅速加快。1年6月,县广电局在花坦乡进行首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入户工程建设试点,并在全县推广。采用光缆联网、卫星小有线和无线覆盖等方式,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2年起,在全市率先进行社区有线电视工程建设。2年,完成碧莲、岩头、岩坦等地有线电视光缆联网。至此,县至乡镇光缆联网干线总距离(皮长)千米。全县乡镇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全部竣工,实现县至乡(镇)光缆联网。至3年,全县投资.9万元,完成行政村个、广播电视盲点自然村个的光缆联网。4年2月,通过省、市广播电视厅局的验收。6年起,进行第二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入户工程建设。至8年,全县投资.1万元,架设光缆.5杆千米,完成个村、个自然村的光缆联网,入网用户1.30万户。9年4月,永嘉县广播电视台与杭州华数公司签订数字电视合作协议,进行数字电视前端平台建设。年9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数字电视网络整体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施工作领导机构,召开专题大会,并制定整转手册,至年底,上塘镇城区完成线路安装,张溪、溪下、桥头等地开通数字电视村。全县数字电视整转用户多户。年,根据“城乡一体,同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有线网络双向化升级改造。至年底,完成网改户,整转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040.html